社會需求是企業發展的最大機遇,也是最大挑戰。
2009年12月19日,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發表演講,提出中國的減排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隨后,國務院參事馮之浚在《中國要迎接低碳經濟革命》一文中指出,“在產業結構方面,要加快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使現代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必須加大調整高碳產業結構,逐步降低高碳產業特別是重化工業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培育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密集型的制造業等高加工度產業替代能源原材料工業,使之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陶瓷、衛生潔具行業,作為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材料工業,顯然也在圈定的“替代”范圍之內。目前,國內的建筑、能源、鋼鐵、汽車等行業,專家們正在熱議減排的實現方法。
陶瓷潔具行業呢?
先是國內最大的建陶生產基地佛山提出整治高污染,截至目前,佛山關遷企業逾7成,僅禪城區就達87家,而保留25家企業重點扶持。這些舉措的結果證明,“陶瓷產業在生產能力大幅減少的前提下,仍保持著較高的經濟總量,全區陶瓷產業優化提升工作成效明顯。”
隨后,淄博有樣學樣。今年下半年,國內第二大建陶生產基地淄博,也提出淘汰3成落后產能的發展目標,以推動陶瓷企業品牌化進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陶瓷行業的高污染問題,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程度日益加深。
佛山、淄博政府已經關閉和擬關閉的陶瓷企業有幾個共同點:一、規模較小;二、品牌知名度較低;三、污染嚴重。
潮州作為中國的衛浴生產基地,生產設備普遍較為落后,噪音、粉塵、污水、廢氣污染一如建陶行業。為了可持續發展,減排、調整產業結構已成必然,可以預見,潔具企業也面臨著“關停轉”的巨大挑戰。有佛山、淄博陶瓷企業的經驗,我們不難判斷出,要被關閉的企業,必將是那些規模較小、生產設備相對落后、污染較大、品牌知名度較低的企業。想在潮州生存下去,除了做大、做強品牌,衛浴企業別無選擇。
企業打造品牌,最大的障礙在于資金和人才不足。資金不足的原因在于,利潤率低,銷售渠道不暢。利潤率低的原因是品牌附加值少,而渠道不暢則有各種各樣的原因。無論怎樣,但有一點是必然的,要發展就必須符合社會需求。
順勢者昌,逆勢者亡。溫家寶總理在哥本哈根的承諾一定會實現,這關乎一個崛起中大國的國際形象。2020年,中國必將實現減排目標,那么,留給潮州衛浴企業打造品牌的時間到底有多長呢?此時的潮州衛浴企業不去尋求突圍之路,更待何時?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