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集團260萬噸的碳減排項目引起越來越多國際買家的注意,其在聯合國CDM注冊項目的排名已經被推到了第十一位!
這個項目的背后推手就是英商環球碳資產公司,但其中國區投資經理陳柏宇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卻對中國碳交易市場表示出很多憂慮。
“中國占據全球碳交易市場總份額的一半以上,但作為這么重要的市場參與者,中國在國際碳交易市場價格方面卻沒什么發言權。”陳柏宇對本報記者說。陳認為,這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一方面中國沒有形成自己的交易市場,因此在交易規則和價格制定方面聲音很??;另一方面,中國對碳交易市場的意識和了解都很薄弱。
作為參與全球CDM交易的碳資產公司之一,英商環球與眾多在中國掘金的碳交易公司一樣,看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但英商環球多年在全球碳交易市場的經驗和積累,讓陳柏宇意識到中國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平臺的迫切性。
“除了我們這些做CDM交易的專業公司,其實中國很少有人真正理解CDM的含義,更不用說參與CDM交易。”陳柏宇說。
但是低碳概念卻越來越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甚至“碳稅”都被政府提上了議事日程。央視主持人芮成鋼更是認購了個人的碳排放份額。
“很多國內的銀行機構、投資機構、證券公司等都意識到碳交易市場機會的到來。”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陳洪波博士對本報表示。
據悉,英商環球目前已與社科院就共同培養中國的碳交易專業人員達成協議,將于近期針對銀行業人士、證券公司以及對碳交易感興趣的人員展開具體的操作知識培訓。
“中國巨大的市場里并沒有相應足夠多的專業人士,我們培養專業人員也是為中國碳交易平臺的形成打基礎。”陳柏宇表示。
雖然北京環境交易所、天津氣候交易所等均已成立,并表示欲涉足碳交易業務,但他們并不掌握碳交易環節非常核心的碳交易系統。這也是英商環球推動中國自身碳交易平臺成立的要素之一,因為其掌握這套復雜的碳交易系統。陳柏宇告訴記者:“碳交易系統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交易人員和市場基礎,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因此,除跟社科院合作培養市場專業人員外,英商環球還積極跟中信證券接觸,試圖共同探討碳交易平臺的雛形。中信證券是專業而且業務創新能力很強的證券公司,與中信證券的互動可以促使英商環球更快的找準進展節奏。
另外,商業銀行也是碳交易市場的重要參與要素之一。英商環球正在積極與四大國有銀行之一進行洽談。
但這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中國碳交易市場處于外熱內冷的尷尬狀態。雖然國電、華電、大唐等多家機構已經充分意識到碳交易的價值,但這個概念想要深入日常生活,成為一種很多人都能熟知的商品還需要很久的摸索過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