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經十年新世紀的激流勇進,中國制造業裝備業的水準,在某些領域已經迫近或比肩于全球領先水準。然而,伴隨著數字化大潮的奔涌,我國裝備制造業也面臨著一定的挑戰,產品技術的質量需進一步提升,品牌的影響力也亟需鞏固。因此,提升裝備制造企業的服務能力,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事情。
裝備制造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和痛點。例如,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創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還需要關注環保、安全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問題。業內人士需要思考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
7月4日,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邀請魯邦通聯合創始人&副總經理萬彥鵬 ,上海視笳物聯網創始人萬芳,風華科技董事長呂曉雷舉辦了“工賦®創始人2+1對話夜”,對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深度探討。
以下是對話精華回顧:
裝備制造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痛點有哪些,以及業內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萬芳:裝備制造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和痛點,從七個方面概括就是:
第一:離散設備運維難度大。像很多企業都在做的空壓機,還有類似口罩機這種離散設備,年銷量又大,但是不能有效利用采集的數據,對設備進行運維。
第二:營銷利潤非常低。制造業的毛利普遍已經低至5%,制造業面向的客戶也都非常辛苦。
第三:如何在服務方面創造價值的觀念革新難。如何給客戶更好地提供服務,克服傳統的單維度思考方式,在服務上創造價值,這方面會比技術革新更難。
第四:產品的定制化和柔性化制造難度高,往往企業,甚至集團都很難做到。
第五:上下游配套的設備發展不平衡。像汽車行業,整體已經算是全智能化了,但涉及到制造業的部分如輪胎、鋼板,就很難跟上智慧化的步伐。
第六:國內外市場差異大。像一些出海的企業,在國內市場暢銷但一到國外市場,影響銷量的變化因素激增。而且出售到海外,售后又成為一大難題。
第七:系統軟件試錯成本高。很多公司都會建立很多系統,如ERP系統、EMS系統等。花大價錢去定制的軟件無法建立塊與塊之間的連接,從而無法真正獲知底層反饋的問題,讓花費大量心血去定制的軟件成為了只是架在工單系統上的系統。
萬彥鵬:第一,市場總是在變化的,客戶對產品的性能、質量、智能化等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企業需要靈活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第二,扎根供應鏈,優化自身能力以提升柔性和生產交付效率;
第三,培養專業人才來適應數字化變革,提升公司人才建設;
第四,提高主動服務的意識。將傳統被動式服務轉向主動式服務,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
魯邦通有很多裝備制造企業客戶,有環保、醫療、
新能源、機器人、電梯等等行業的。在與客戶溝通時,發現客戶與我們遇到了相似的問題。
就如從2016年開始,魯邦通銷售量猛增,原來合作的供應鏈企業逐漸無法滿足需求,我們啟動研發MES系統,首先實現流程數字化。2018年,基于已經有的MES系統,我們決定啟動智能制造基地的建設,半年時間,魯邦通5G+數字化工廠正式投產,基于我們現有的資源和需求,我們并沒有一味追求自動化生產,而是首先實現生產管理智能化。
自主的智能制造體系,為后面疫情幾年公司穩定的產品供應和柔性化交付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從我們自身的經驗中,我認為制造企業打破傳統的思維去解決傳統的問題,才能做到質的飛躍。
總之,提升裝備制造企業的服務能力,不僅是應對行業挑戰的關鍵,也是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只有不斷創新、優化服務,裝備制造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魯邦通將其自身智能制造解決方案的成功經驗帶給了裝備制造企業,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數字化助手。未來,魯邦通將繼續與客戶緊密合作,不斷創新和優化產品與服務,幫助客戶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制造企業智能化升級。
關于魯邦通
魯邦通是具備服務型制造基因的國家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為全球客戶提供高質量的工業物聯網通信和邊緣計算產品,同時面向國內中小企業提供設備智能化和智能服務的工業互聯網場景數字化解決方案。
產品及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機器人、醫療設備、環保設備、新能源裝備、電梯及特種設備等工業設備行業。推動企業從傳統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型,降本增效,提升經濟效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