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推動
節能降碳科技創新,推進實施節能降碳與碳中和相關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加強碳中和關鍵共性技術、零碳工業流程再造等技術研發攻關與示范應用,節能降碳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取得積極進展。
一、科技創新引領
新能源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
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逆變器等產品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晶體硅電池組件效率屢創世界紀錄,薄膜電池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近10年光伏發電成本下降了約75%。風能技術實現了從陸地到海上、集中式到分布式、關鍵部件到整機設計制造、風電場開發到運維的全面突破,10MW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主要裝備實現了國產化,平均度電成本與煤電基準價基本相當。核電技術已實現三代大型壓水堆核電機組研究、設計、建造、運行的一體化發展,躋身世界第一方陣。
二、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持續進步
高參數大容量高效燃煤機組技術實現突破和應用,66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發電系統實現了寬負荷條件下發電煤耗﹤256g/kWh、發電效率≥48%,有力支撐了我國煤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依托“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功研制的5000型電動壓力
泵成套裝備可使能耗降低20%、效率提升71%,實現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零排放。
三、綠色建筑技術發展顯著降低我國建筑能耗
研究開發不同氣候區
建筑節能高效供暖空調設備,形成建筑節能與可再生能源技術體系,墻體、門窗等圍護結構材料性能大幅提升,建立全球最大的綠色建筑實時在線運行性能數據庫。建設完成532項綠色建筑示范工程,能耗比現行標準約束值低30%;綠色施工示范實現固體廢棄物減排70%,建設工期縮短50%。
四、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產業發展總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在技術與政策驅動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實現從跟跑向并跑和領跑的轉換。在關鍵部件領域,量產三元材料單體電池能量密度達到290Wh/kg,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80Wh/kg以上,系統成本下降到0.8元/Wh左右,A級純電動乘用車新歐洲駕駛周期(NEDC)工況百公里能耗11kWh,主流國產純電動轎車NEDC工況續駛里程已超過400公里,技術總體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基于“科技冬奧”重點專項“氫能出行”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示范,成功研制氫燃料電池客車,可實現高強度、高寒、高海拔陡坡等特殊場景下的高效、安全運營。
五、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經過多年研究,工業固廢建工建材利用與安全處置、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與清潔焚燒、廢舊器件拆解利用等技術取得突破。垃圾焚燒發電效率達到25%,與國際先進水平并駕齊驅;廢舊輪胎處置綜合能耗降低20%,裂解炭黑可全部回收用于輪胎生產,廢電路板高值元件實現100%自動拆解利用。
六、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實現規模化示范
持續推進源匯評估分析、生物能源與碳捕獲和儲存(BECCS)及空氣捕集等負排放技術基礎研究,深入開展低成本低能耗捕集、地質封存、風險監測等共性關鍵技術示范。“十三五”期間,二氧化碳捕集能耗降至2.4GJ/噸,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技術取得突破,二氧化碳礦化利用、制備化學品和微藻固碳等利用技術不斷進步,實現了萬噸級技術示范,并建成年注氣規模10萬噸級二氧化碳驅油與封存集成示范工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