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節能技術改造,原本高能耗企業一年的節電收入就達1300多萬元,越來越多的重慶企業收獲了節能減排帶來的實際利益。記者從市發展改革委獲悉,“十三五”期間,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力,推動各行業深挖節能潛力,大力構建綠色低碳生產生活體系,有效推動經濟綠色高質量發展。
節能環保產業成為新經濟增長點
重慶市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通過實施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等優化工業結構,推動六大高耗能行業降本增效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市認真組織實施《重慶市環保產業集群發展規劃(2015-2020)》,推動全市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保持快速穩定增長,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503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1032億元,年均增速近20%;對全市GDP的貢獻從2015年的3.2%逐年提升到2019年的4.38%,逐步成為一個閃亮的新經濟增長點。
重慶市還對高耗能企業進行在線監測,通過在線監測企業能耗使用情況,對企業進行事中事后監察。對能耗超標、能耗異常的重點用能單位及時預警,指導其及時采用節能措施降低能耗。通過能耗總量和強度控制,引導區縣有選擇地承接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項目,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
資源循環利用成效明顯
在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同時,通過大力推動節能、節水、節地等措施,重慶市資源利用效率得到較大提高。今年,中心城區原生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循環經濟體系加快構建。市發展改革委資環處負責人介紹,重慶市在“十三五”期間就已經制定了全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規劃,并積極推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處理設施建設。目前,重慶中心城區每天生產生活垃圾約9000噸,全部通過焚燒處理并利用熱能發電。下一步,全市所有區縣原則上都要采用焚燒發電等資源化利用方式處理生活垃圾。因為這樣不僅可節約利用土地,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另外,重慶市中心城區的餐廚垃圾也將通過厭氧發酵產生沼氣發電的方式,實現資源化利用。
目前重慶市已推動中心城區、綦江區、涪陵區開展國家餐廚廢棄物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試點;洛磧綜合處理場也獲得國家批復,成為全國50個資源循環利用基地之一。
推動建立能源信息化智慧化體系
下一步,重慶市將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積極開展節能工作。抓住經濟結構調整的“牛鼻子”,大力引導和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快速發展壯大,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加大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引導過剩產能行業轉型升級。
重慶市將制定更具有激勵性的能耗“雙控”目標分解機制,對于能耗“雙控”目標完成不力的區縣,將縮減用能指標,限批高耗能項目。同時,加快推動能源信息化、智慧化體系建立,借助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進一步加強重點用能單位在線監測系統的功能性,發揮其預警、診斷、調控作用。建立健全節能監察執法體系,開展常態化節能監察執法工作,進一步加大節能監察執法力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