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在浙江德清舉辦的2020全球未來出行大會上,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機械處處長吳衛在演講時透露,《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可能在下周公布,這也表明了電動化、智能化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里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方向。
另外,國網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闕詩豐在會上表示,這一規劃周一公布。《規劃》提出,要加大關鍵技術攻關,鼓勵車用操作系統、動力電池等開發創新;要加強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建設,對作為公共設施的充電樁建設給予財政支持;要鼓勵加強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合作;要加大對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支持。
此前國家電網也表示,在“十四五”期間將聚焦特高壓、充電樁、數字新基建等領域,相關投資規模將超過6萬億元。
受政策利好消息驅動,近日充電樁板塊表現較好。今日充電樁概念股勝藍股份、安科瑞、捷捷微電、奧特迅一度漲停,盛弘股份、和順電氣、特銳德、英杰電氣等紛紛跟漲。
從當下我國的充電樁數量看,環比新增數保持在較高水平。據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統計,從2019年10月到今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2萬臺。截至9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60.6萬臺,較上月增加近1.4萬臺,同比增長30.0%,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僅141.8萬臺。
而據乘聯會的數據,從2019年10月到今年9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增加了80.3萬輛。截止今年9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60.1萬輛。
從充電樁與電動車的增長數據可看出,與我國龐大的電動車保有量對比,我國充電樁的數量依然需要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我國充電樁的地域分布極不平衡,未來充電基礎設施也需要逐步輻射全國。充電聯盟數據顯示截至9月,東部沿海地區建設進程領先全國,前十名省份(廣東、上海、江蘇、北京、浙江、山東等)充電樁數量占比達72.4%。
政策利好疊加市場需求旺盛,國內充電樁數量或將加速增長。
國元證券近日發布研報稱,充電樁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重要基礎設施,在政策和市場兩方面都具備廣闊增長空間和發展動力。
恒大研究院在研報中稱,據國際能源署測算,2030年全球私人充電樁保有量預計達到12800-24500萬臺,總充電量達480-820TWh;全球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預計達1000-2000萬臺,總充電量達70-124TWh。假設國內市場占全球充電樁市場的份額為40%,那么2020至2030年國內充電樁設備和服務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有望成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之一。
充電樁產業鏈包括上游設備商、中游運營商,及下游整體解決方案商。國元證券稱,其中上游技術門檻不高,整體利潤偏低,中游集中度較高,前8家運營商占據88.8%的份額,中長期業績彈性將更為明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