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要科學應對、危中思變,才能趨利避害、化危為機,進一步釋放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能量和巨大潛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
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節能)董事長宋鑫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作為一家以節能環保為主業的中央企業,中國節能在此次戰疫中的表現頗為引人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中國節能充分發揮醫療廢棄物、危險廢棄物處理等專業優勢,用最高標準、最嚴要求妥善處置各類污染物,全流程排查風險,堅決杜絕病毒“二次污染”。
中國節能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下屬7家醫療廢棄物處理企業共計500余人第一時間投入戰“疫”,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和疫情重點地區做好醫療廢棄物的安全處置工作。在抗疫最艱難時刻,為保障武漢市每日劇增的醫療垃圾得到及時有效的收運和處置,中國節能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生態環境部的部署和武漢市政府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緊急調度醫廢處置工作團隊馳援武漢。團隊連續作戰,10小時內完成建設方案,3天內完成4大類工程設計圖,8天內完成主設備吊裝和管線敷設,3條生產線提前31小時實現達產,僅用14天就完成了平時需要半年左右才能完成的武漢醫療廢棄物處置中心建設任務,并負責建成后的運行維護,極大地緩解了武漢市醫療廢棄物超負荷處置壓力,創造了新時代醫療廢棄物處置項目建設的“節能速度”。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節能下屬企業已處理醫廢和危廢1.3萬余噸,其中,處置涉新冠病毒醫廢超過3100噸,處理固體廢棄物390余萬噸,累計提供清潔原水自來水1.4億噸,處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2.5億噸,為各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穩定生產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疫情尤其凸顯了醫廢危廢處理在公共衛生應急機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而醫廢危廢處理能力作為衛生領域的基礎設施短板,急需更多布局。”宋鑫表示,中國節能將發揮在節能環保領域的專業優勢,進一步增強市場意識,強化對國家宏觀政策和行業趨勢研究,及時分析疫情發生過程和發生后客戶需求的變化,提高快速響應市場的能力,積極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為推動形成有利于綠色發展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不懈努力。
據介紹,中國節能將著力抓機遇、促發展。首先,把握醫廢危廢處理的新機遇。國家的多個部委已經發了文件,下一步在地市級以上城市,都要部署醫廢危廢處理中心。二是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的新機遇。長江大保護正在向深度推進,黃河流域的生態文明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都帶來一系列項目合作機遇。三是疫情防控帶來的新產品機遇。疫情防控帶來的在公共衛生、健康領域的新產品需求,對集團健康、裝備制造等業務市場的占有率、新項目的獲取,都帶來了新的機會。
“當前全球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我們在數字轉型方面也有新拓展,在西安建立了生態環保大數據平臺。”宋鑫表示,下一步,中國節能將探索全國危廢業務的數據大平臺,以及節能降耗的信息監測平臺等,這些都是行業新機遇、新機會。
“抓機遇,需要硬實力。”宋鑫同時強調,沒有強大持續有效的科技創新支撐,一個產業集團不可能提高核心競爭力,不可能實現高質量發展,也不可能做強做優做大。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節能研發投入9.6億元,積極推進首批18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完成5個項目階段技術驗收,確定了第二批12個重大項目。累計獲得授權專利2651項、發明專利606項,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項243項,牽頭承擔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230項,主編及參編標準312項。
今年,中國節能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意見》,持續提升集團公司主業領域技術能力。中國節能還篩選了36項在節能環保健康領域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項目,作為攻關的重點科研項目。
宋鑫還表示,要加強輿論引導,進一步營造綠色發展氛圍。前不久,中國節能向其牽頭成立的兩個組織——共抓長江大保護科技創新聯盟和中國環保品牌集群成員單位發出了倡議,倡導愛國衛生、創新環境、共護環境的綠色生活方式。此外,中國節能也將一些
垃圾處理水處理項目基地打造成環保科普教育基地,通過現場引導的方式,讓綠色發展深入人心,成為新風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