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入主環保產業的步伐正在加速。
今年以來,繼碧水源、國禎環保先后發布公告表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發生變更后,4月20日,鐵漢生態也公告稱,正在籌劃股權轉讓和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交易完成后,中國
節能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事實上,國資入主民營環保企業,早在2015年時就有不少合作案例。2018年下半年開始,隨著融資政策趨緊,民營環保企業再次迎來一大波國資進入。據記者不完全統計,2018年至今,引入國資的民營環保企業超過20家。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環保產業正從民營為主走向國資主導的新格局。
國資頻頻出手
根據鐵漢生態發布的公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劉水及其一致行動人擬向中國節能轉讓鐵漢生態約2.37億股流通股股份,同時,公司正籌劃非公開發行股票事宜,中國節能擬現金認購股票數量4.69億股,擬認購資金總額不超過14.07億元。交易完成后,中國節能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將持有上市公司7.8億股,占本次發行后普通股總股本的26.46%,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中國節能,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本次交易引入國有資本股東,有助于公司優化股東結構,進一步提升公司的資信能力及抗風險能力,增強公司的品牌、資金和市場開拓能力,將集中雙方資源及所有平臺優勢,積極支持公司的全面業務發展。”鐵漢生態表示。
作為我國以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為主業的大型中央企業,中國節能入主環保產業的動作不僅于此。
在鐵漢生態發布公告之前的一個多月,3月13日,國禎環保公告稱控股股東國禎集團宣布終止與長江環保及三峽資本之間的股權轉讓,轉而與中國節能簽署股權轉讓及表決權委托協議,擬將15%的股份轉讓給中國節能,并將部分表決權委托給中國節能行使。交易完成后,中國節能將擁有國禎環保29.95%的股份表決權,成為國禎環保的控股股東,國務院國資委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3月12日,碧水源也發布《關于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擬發生變更的提示性公告》,稱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城鄉”)接受公司部分股東表決權委托及現金認購公司非公開發行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國城鄉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為國資委。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早在2018年下半年,就有*ST凱迪、神霧節能、盛運環保等11家上市環保企業與國有資本簽訂框架協議或開展股權合作。進入2019年,不乏實力雄厚的國資入股環保產業,其中包括中國電建、葛洲壩、三峽集團等。
當前利好有限
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看來,我國環保產業國資、民資合作有3種方式。
第一種為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國企有資金和資源整合能力,民企有技術、人才儲備和業績積累,通過合作、并購,加強自己在環保領域開拓的能力;第二種為央企內在轉型需要,國企特別是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類央企,在本行業發展到一定瓶頸期,面臨轉型的內在需求,于是大量國有企業通過并購進入環保領域;第三種是民企紓困需要,2018年資管新規出臺,融資環境緊縮,很多民營企業遇到了資金瓶頸,又有一批國企進入。
“相較于2018年至暗時刻的環保產業整體回落,2019年,環保企業營收額持續走高,融資情況有所改善,經營凈現金流有大幅好轉。但目前環保產業整體仍在低谷,企業營收和盈利能力疲軟。”馬輝說。
數據顯示,清新環境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3.75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3.8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7%、27%;東方園林2019年預計實現營業收入77.1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6115萬元,分別同比下降42%、96%。
“從2018年底陸陸續續有一些國企進入,比如中國建筑、地方國資,但整個2019年并沒有明顯表現。”華西證券環保與公用事業分析師晏溶告訴記者,“因為2019年并不是宏觀財政擴張的周期,這時候不管是大的央企還是地方國資,走的都是緊縮的路線,入主民企后并未有太大動作,營收、凈利也并無太多改善,具體還要看未來怎么發展。”
雖然在財務方面沒有太大起色,但國資入主后,還是給一些環保企業帶來了利好因素。
以清新環境為例,四川發展入主后,其資金狀況和融資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先后獲得四川國資體系8億元借款,中國進出口銀行四川分行5億元授信和渣打銀行成都分行4000萬美元授信。2020年3月,在四川發展融資擔保支持下,成功發行了8億元綠色公司債券。
于去年三季度末將控股權轉讓給朝陽國資委的東方園林,在2019年業績快報中也表示,完成股權轉讓后公司流動性顯著增強,在控股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的幫助下,第四季度的經營生產已逐步進入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新市場格局顯現
不過,在多位受訪者看來,2020年隨著新一輪環保政策周期啟動,加之降息背景下的流動性充裕,環保行業有望迎來新一輪業績增長。
華西證券在研報中指出,今年以來截至4月24日,已有31省市提前批累計發行專項債11231.91億元,累計披露額度11521.53億元。其中生態環保類專項債累計披露1852.74億元,占比高達16.09%。而整個2019年,生態環保專項債總計發行531.24億元,占比僅2.44%。平均債務年限也由2019年的9.78年增長至13.28年。“生態環保專項債總額增長,債務期限變長,彰顯了國家政府補短板的決心,為環保行業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2020年新一輪周期開啟之后,肯定有很多環保項目要上馬。如何在這波周期里搶占機遇,第一要看企業市場拓展能力,第二看資金周轉能力。相對而言我更看好央企入主的一些企業。”晏溶對記者表示,“在新一輪周期,環保領域將以國企、央企為主導,民企不再是主角,可能會以專業分包商的角色提供配套服務。”
馬輝也表達了相同看法:“環保專項債對整個行業是好事,近年來環保領域一些大的項目,特別是流域性、區域性的綜合治理項目,還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環保專項債的發行可以讓更多資金進入這個領域,把盤子做大。”
“接下來的環保領域市場格局已經比較明顯了。”馬輝認為,未來會由國有企業主導,做一些區域性的環境綜合治理、流域治理,國企牽頭進行資源整合、投資建設。“央企國企扛起投資建設大旗,民企運用自己特有的專業性,技術產品和服務參與到其中,這樣一個市場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