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斗即將進入3月,隨著疫情在全國得到控制,中國
光伏企業也日趨活躍。大批光伏企業一手抓戰“疫”,一手抓發展,正泰
新能源、晶科能源、錦浪科技、天合光能、固德威等紛紛摁下復工復產“快進鍵”,全力為戰“疫”增添戰斗力。
廣大光伏行業從業者已感受到嚴重疫情短期所帶來的沖擊。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總體來看,目前80%以上的企業都開始復工生產,但受物流不暢、供應鏈體系將在一定時間內無法完全到位等影響。新冠疫情對市場的影響或從2月起開始顯現,將有可能持續到今年上半年,出口訂單能否如期交付將成為短期內對生產企業的嚴峻考驗。
頭部企業受影響小 全年穩產有保證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在調研中了解到,光伏產業各環節在疫情初期受到的影響有所不同,硅料企業春節期間連續生產,幾乎不受疫情影響。單晶硅片和單晶電池片一線大廠持續生產,產量維持在高位,而多晶硅片和多晶電池片工廠因疫情前受價格低迷影響已有企業停產,產量較低。組件受到疫情影響最大,春節期間普遍開工率低,維持開工的工廠也陸續受到原輔材料缺貨影響。
據隆基股份總裁李振國介紹,春節期間隆基股份各工廠連續生產的員工有近17000人,硅棒和硅片工廠自春節以來基本滿產運營。當前總體到崗水平在85%以上,電池片產能目前也已開始全部滿產運轉。目前疫情對該公司組件銷售業務未產生較大影響,暫不影響公司全年的組件出貨目標。如果疫情能在3月結束,則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原材料、生產、物流都能銜接。
同時,李振國也承認,物流運輸受到了疫情的影響,輔材供應短缺造成的影響明顯。硅片2月份有5%-6%生產受影響,電池片影響在10-15%,組件受疫情影響較大,但可通過后面幾個月追回來。
來自CPIA調查統計,截至2月20日,119家生產企業中復工率近79%,而平均產能利用率僅62.8%,組件工廠平均產能利用率為58.4%,接線盒、鋁邊框等原輔材料供應仍持續緊張。一個月以來,物流運輸受到極大限制,人員跨區域返工也面臨困難,隔離時間長達14天,各因素疊加造成勞動密集型下游制造業恢復產能較為緩慢。據了解,當前某一線鋁邊框工廠人員到崗率低,開工不足一半。
圖1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平均產能利用率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供應鏈各環節產量長時間失配,開工率高的硅料、硅片、電池片等環節已受到影響。硅料受上游硅粉供應不足和下游需求降低影響,產量預計將下調,而單晶電池片受組件開工率不高的影響,也開始出現庫存增高。
目前,客貨運輸狀況持續好轉,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全國有27個省份恢復了省際省內的客運班線或者包車。全國公路車流量明顯回升,2月16日至22日,高速公路的客貨車流量環比上周分別增長95.4%和136%。普通國省道的客貨車的斷面流量環比上周分別增長37.2%和27.7%。
在多方因素作用下,人員在加快返工,物流運輸不斷恢復,光伏組件及關鍵原輔材料產能恢復預計在3月份將得到改觀。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目前光伏產業復工率高,除組件外產量影響不大。組件產能具有很大彈性,若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依靠較高的產能以及廠商的持續擴產,2020年光伏產品將得到充足供應。
市場走勢平穩 價格波動不大
本次突發疫情對供需均形成短期影響,但基于市場穩定的預期,近期光伏市場價格與疫情發生前基本一致,波動不大。
2月24日和25日,隆基股份和通威
太陽能相繼公布其最新的硅片、電池片價格,與疫情發生前相比,硅片和電池片價格保持穩定,多晶電池片因供應不足價格微漲。
PV InfoLink最新的市場價格監控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外光伏產品交易價格基本保持穩定,近期價格調整預期不強。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當前光伏產品價格穩定,顯示出光伏產業足夠的韌性,疫情下2020年行業發展前景仍被樂觀看待。
全球需求強勁 對沖疫情影響
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光伏市場強勁增長,中國以外新增裝機91.25GW,同比增速85.1%。新增裝機超過GW的國家和地區達到16個,分布廣泛,不發達國家或地區受益于豐富的光資源和快速下跌的光伏產品價格,安裝需求得到充分激發。
業界普遍認為2020年全球光伏市場裝機規模不會受到本次疫情影響。PV InfoLink數據顯示,全球光伏裝機達到134.3GW,繼續維持高位。
圖22020年全球光伏市場分布
新興國家或地區表現出較大潛力,日趨分散的新增需求將有效化解疫情對終端市場總需求的影響,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的預測,2020年全球超過1GW的國家或地區將達到17個。
隨著中國光伏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的不斷增強,中國光伏產品在全球供應體系中地位穩固、不可替代,疫情導致部分海外訂單延遲,但不會取消。
2019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達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9%。組件出口量超65GW,占海外新增裝機量的七成。同時,國內光伏企業擁有相當的海外組件產能,這些海外工廠也嚴重依賴中國原材料的供應,整體看,海外市場對中國組件依存度越來越高。
中國廠商兼具規模和技術優勢,在與國外光伏企業競爭中占據絕對優勢。在優勢相對較小的硅料環節,隨著通威、中環等巨頭的大幅擴張,近期國外知名廠商也受到較大沖擊,紛紛關停、減產。而國內頭部企業優勢仍在擴大。據通威股份透露,未來在硅料、太陽能電池領域均有望實現30%~50%的全球市占率,其單晶PERC電池片非硅成本可隨著新產能的釋放進一步降低20%左右至0.18元/W。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中國光伏產業鏈護城河越來越寬,全球光伏貿易依賴中國產品,海外市場穩定的需求成為我國光伏產業從疫情中盡快恢復并向好發展的信心之錨。
疫情蔓延面廣 不確定性因素增加
截至2月28日,共有47個國家和地區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174例,疫情快速在歐洲和亞洲蔓延,國際范圍內疫情防控形式嚴峻。預計新冠疫情將超出原來預期,在更長時間內影響國際貿易。據統計,除中國大陸外,在2019年超GW裝機的15個國家和地區中已有13個出現確診病例,這給光伏產品海外需求蒙上一層陰影。
疫情發生以來,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用電下降明顯,全國范圍電網負荷下降,部分地區、部分項目出現較嚴重限電。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勃華介紹,2月山東、陜西、安徽等省限電達14%、11.7%和5.86%,云南、青海、寧夏、內蒙、浙江等地均有限電。部分地區消納空間被透支,對2020年當地新增光伏項目構成較大影響。
國發能研院、綠能智庫認為,總體看,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并未對光伏產業構成大的影響,企業生產秩序陸續恢復。但中小企業在本次危機中所受沖擊更大,光伏行業集中度將持續提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