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各級政府及全社會高度重視,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全面打響。
資料顯示截止到2月6日中午,全國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28064名,疑似病例24702名。在全國一盤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做好醫療廢棄物收集處置,安全、穩妥、高效完成醫療廢棄物處置,杜絕病毒二次傳染,是有效推進防疫工作,并鞏固戰“疫”成果的重中之重。
為做好醫療廢棄物處置工作,2月4日晚,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主持召開部黨組(擴大)會議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關于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研究部署繼續做好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
會上要求,生態環境系統要落實落細疫情防控阻擊戰相關環保重點工作,做到緊盯不放、務見成效。要從傳染性和非傳染性醫療廢物分類收集、增強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轉運安全保障等環節,全力支持和督促地方做好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工作。
要指導督促地方加強對醫院廢水和城鎮生活污
水處理設施的環境監管,確保正常運行并加強消毒處理。尤其是對疫情高發地區新征用的收治場所,要督促其及時采取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嚴禁未經消毒處理和處理未達標的醫療廢水排放。
要組織做好空氣、地表水環境質量和定點醫院廢水、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排水達標情況等應急監測工作,尤其要加強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預警監測,切實保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
要積極主動為醫療防控物資生產企業提供環評服務,助力企業擴大產能或順利及時轉產。要突出武漢市及湖北省等重點地區,加強調度協調,想方設法為其提供能力保障、防護物資等支持。要堅持科學嚴謹、實事求是,深入扎實推進相關環保工作真正落地見效。
此外,武漢封城前兩天的1月21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疫情醫療廢物。1月28日,又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各地紛紛行動,對醫療廢物的收集、轉運、處置加強全流程監控。
可以預見的是,在接下來的戰“疫”工作中,醫療廢棄物處置是確保這場防疫“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一步。
我國醫療廢棄物處置的起源與現狀
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分為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藥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五類。醫療廢物具有毒性、腐蝕性、易燃易爆性,特別是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污染等特殊性,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幾十、幾百甚至上千倍,應當得到特殊處理。
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醫療廢物基本倒入生活垃圾,70年代曾發生過由于醫療廢物處置不善導致全國乙肝大流行的慘痛教訓。90年代,大中型醫療機構開始自行處置醫療廢物,主要采取焚燒、填埋等措施;1998年,醫療廢物納入危險廢物管理,一直到2003年。
2003年春天暴發的SARS疫情促使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將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提上了議事日程。2003年6月6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發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同年8月14日衛生部吳儀部長簽發了《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10月10日衛生部會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下發了《醫療廢物分類目錄》。
自此,我國醫療廢物處理逐步進入規范化管理軌道。
此外,根據生態環境部2019年12月發布的《2019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2018年,200個大中城市醫療廢物產生量81.7萬噸,處置量81.6萬噸,“大部分城市的醫療廢物都得到了及時妥善處置”。近幾年,我國醫療廢物的產生量和處置量一直在穩步上漲,年增速5-10%。
醫療廢物屬于危險廢物,其處置需要申請領取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全國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分為兩大類,即單獨處置醫療廢物設施和同時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設施。截至2018年,全國各省(區、市)共頒發407份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用于處置醫療廢物(383份為單獨處置醫療廢物設施,24份為同時處置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設施),2018年全國實際處置醫療廢物98萬噸。
全國現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其中地級市283個,地區(州、盟)50個,基本每個地級市(州、盟)都至少有一家醫療廢物處置機構。
那么全國醫療廢物產量到底是多少?
生態環境部每年發布的《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根據每年自愿披露數據的大中城市數據匯總,2019年的報告匯總了200個大中城市,可以涵蓋我國醫療廢物的大部分情況,但并非全部。因此,研究機構根據數據情況做一推算和驗證。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地方的醫療廢物產量與醫療機構服務結構和服務次數相關,根據我國各省(區、市)2018年的診療人次、入院人數、平均住院日數據,按照住院部產生量0.8kg/(床·日)和門診產生量0.05kg/(人·次)測算,2018年全國醫療廢物產量大約230.2萬噸。用醫療廢物處理達到100%的大城市數據驗證一下,北京市2018年醫療廢物產量為4.03萬噸(披露數據4萬噸),上海市2018年醫療廢物產量為4.76萬噸(披露數據5.5萬噸),基本相符。當然,不可否認的因素是,北京、上海高等級綜合性醫療機構數量多,接受全國各地前來的危重病人和疑難病癥人數多,相比較而言的人均醫療廢物產生量更大。
以此推算,2018年全國醫療廢物產量大約230.2萬噸,而實際僅有81.6萬噸得到處置,那么我國每年實際處置的醫療廢物僅占全部醫療廢物產量的35%,大量的醫療廢物并未得到規范處理!
以上數據測算也許并不準確,但醫療廢物處置的亂象報道屢見報端卻是不爭的事實。
疫情繼續加劇醫療廢棄物合理處置迫在眉睫
從推算結果來看,當前國內醫療廢棄物處置情況并不樂觀,真正得到處理的可能僅占全部醫療廢棄物產量的35%。
如今,面臨疫情持續加劇的現實,全國正抓緊生產口罩、防護服、檢驗檢疫設備、消毒液、藥品等防疫治療物資,并加速建設醫療設施,可以預見本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預防與治療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醫療廢棄物,這些廢棄物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疫情控制恐怕會變成紙上談兵。
目前,國內醫療廢棄物處理方式主要有8種。
1、衛生填埋法
填埋處理方法的優點是工藝較簡單,投資少,可處理大量的醫療廢物。主要缺點是填埋前需消毒,廢物減容少,填埋場建設投資大,需占用大量土地,產生甲烷、氨氣、硫化氫氣體、氮氣、一氧化碳等大量有害氣體,同時也產生氧氣和氫氣和揮發性有機物,需對土壤和地下水進行長期監測。
2、高溫焚燒法
焚燒處理技術主要優點是體積和重量顯著減少,廢物毀形明顯;適合于所有類型醫療廢物及大規模應用;運行穩定,消毒滅菌及污染物去除效果好;潛在熱能可回收利用;技術比較成熟。缺點主要表現在成本高,空氣污染嚴重,易產生二惡英、多環芳香族化合物、多氯聯苯等劇毒物及氯化氫、氟化氫和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需要配置完善的尾氣
凈化系統;底渣和飛灰具有危害性 。
3、壓力蒸汽滅菌法
壓力蒸汽滅菌技術相比之下具有投資低、操作費用低,易于檢測,殘留物危險性較低,消毒效果好,適宜的處理范圍較廣等優點。主要缺點是體積和外觀基本沒有改變;可能有空氣污染物排放,易產生臭氣,不能處理甲醛、苯酚及汞等物質。
4、化學消毒法
化學消毒法的優點是工藝設備和操作簡單方便;除臭效果好;消毒過程迅速一次性投資少,運行費用低。對于干式處理,廢物的減容率高、不會產生廢液或廢水及廢氣。缺點是干式廢物對破碎系統要求較高,對操作過程的pH值監測(自動化水平)要求很高。濕式廢物處理過程會有廢液和廢氣生成,大多數消毒液對人體有害。不適用于處理化學療法廢棄物、放射性廢棄物、揮發和半揮發有機化合物。
5、電磁波滅菌法
電磁波滅菌處理法優點體現在體積顯著減少,垃圾毀形效果好;系統完全封閉,環境污染很小;完全自動化,易于操作。缺點是建設和運行成本不低;處理后減重效果不好,會有臭味,不適合血液和危險化學物質的處理。
6、等離子體法
等離子體處理技術的優點是低滲出、高減容、高強度,處置效率高,可處理任何形式醫療廢物,無有害物質排放,潛在熱能可回收利用。缺點是建設和運行成本很高;系統的穩定性易受影響;可靠性有待驗證與提高。
7、干熱粉碎滅菌法
干熱滅菌主要優點是殺菌效果可靠,建設和運行成本低,處理后的垃圾可進行填埋處理或綜合利用,處理過程不采用消毒劑。缺點是需進行破碎化等預處理,熱傳導速度慢;可能有空氣污染物排放,易產生臭氣。
8、高溫熱解焚燒法
高溫熱解?處理徹底,總體費用比常規焚燒法小,產生有害物質少,二噁英產生量少,對處理的廢物無明顯選擇性。
水泥窯協同處置有望大顯身手
水泥窯協同處置包括醫療垃圾在內的危險廢棄物近年來在國內快速興起,據中國水泥網統計,具有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資質的企業68家,核準經營能力426萬噸。覆蓋了國內25個省市,涉及85條生產線,占全部生產線的5%。
這些企業中不少具備醫療垃圾處置資質,以此次疫情重災區湖北為例。華新水泥作為當地龍頭水泥企業,很早就已經涉足生活垃圾和危險廢棄物處置,并具備醫療垃圾處置能力。據了解,目前黃岡、黃石等地的醫療廢棄物已經交由華新處置。
華新水泥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即便全湖北省的醫療廢棄物都給華新,我們在湖北的產能也足夠處置,之前政府對水泥窯協同處置醫療廢棄物不了解,這次見識了我們是‘真的行’”。
在此次疫情控制過程中,醫療廢棄物處置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水泥窯協同處置醫療廢棄物具有處置效率高,無二次污染,安全性高等特點或將為抗擊疫情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