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前不久公布了首批“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節能房間空調器推廣目錄,共有19個品牌1140個型號中標,格力以38個系列,269個型號成為入選產品數量最多的企業……
果實緣何如此豐碩?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董明珠以一語作答: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一個沒有靈魂的企業,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是一個沒有脊梁的企業。
作為珠海格力電器總裁助理、副總工程師,譚建明帶領的技術團隊人數多達2800余人。他們自主研發完成的GMV多聯空調器以及大型離心機組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臺熱回收式數碼多聯空調機組被列入2007年國家火炬計劃;主持開發的世界首臺超低溫熱泵數碼多聯機組,能實現零下25攝氏度高效制熱,攻克了在寒冷地區空調采暖的世界難題,被建設部評估為國際領先水平,并獲“2006年國家重點新產品”稱號……
記者注意到,這些年里,譚建明與同事們緊緊盯住的是空調與制冷領域的國際前沿技術。雖然幾乎每年要耗費十幾億元科研經費,但換得的是近2000項技術專利,其中發明專利近300項,而且取得了與國際一流空調生產企業平起平坐的資格,在某些領域還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論及“平起平坐”,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董事會秘書望靖東便談起格力電器與日本大金的合作。他說,有85年歷史的大金工業株式會社是世界頂級的集空調、冷媒以及壓縮機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專業化空調企業。目前,格力電器與日本大金的兩家合作工廠都已開工,這次合作是日本空調企業首次在產品設計和零件開發階段選擇與中國企業開展強強合作,這對于中國空調產業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譚建明告訴記者同樣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總投資達1.63億元的“國家節能環保制冷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落戶格力電器。這是中國制冷業首個,也是唯一一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他說,組建該中心實現了制冷行業、家電行業、空調行業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零的突破,標志著格力電器已成為我國節能環保制冷設備的科研開發和工程化基地。它將面向整個制冷設備行業,充分整合各類科技資源,促進制冷行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我國制冷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制冷設備工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優化升級。
格力董事長朱江洪認為,一個企業的靈魂就是要勇于擔負社會責任,而要真正擔負起社會責任,首先需要有能擔負起這種責任的能力。節能減排是企業重大的社會責任,而不斷追求技術創新是承擔這種責任的有效途徑。正因如此,格力電器正式將綠色發展戰略植入公司發展戰略中,確定總體目標為倡導綠色消費,積極研制和生產綠色產品,節能降耗,不斷改進環境行為,對社會負責。
據譚建明介紹,目前最節能的空調技術,當屬全直流變頻技術,其衍生的變頻產品在歐美覆蓋率已達六成,掌握核心技術的日本更是達到九成。早在1993年,格力電器就已開始變頻技術的研究,經過12年研發,擁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直流變頻技術G-Matrik,利用這一技術,可使空調自動調整運行頻率,直至15赫茲低頻率運行,這比空調在30赫茲運行時省電五至八成。去年,該技術已入選2008至2009年國家火炬計劃。格力電器運用該技術推出的節能產品多達幾十款,截至去年底,累計節約電能約1800萬度,節約金額約達1080萬元。
記者注意到,格力還有一項獨有技術——智能化霜技術。它通過建立嚴謹的控制模式,合理的采樣方法,使得除霜控制邏輯與空調器室外機的實際結霜情況完全吻合,除霜控制更為精確,大大降低了空調的使用能耗。采用這一技術,使制熱效果比傳統空調提高了近兩成,自該技術問世以來到2007年底,共節約電能9.86億度,累計節約金額超過5.9億元,相當于一個中型發電廠一年的發電量,這項技術獲得了國家優秀專利獎,實現了家電行業專利獎零的突破。
譚建明告訴記者,截至2009年2月,格力已通過國家節能認證的產品達830個,平均每周推出1個節能產品。其中家用571個,商用259個,無論是總量還是單一品類數量,均高居行業榜首。譚建明透露,格力電器在水源、地源熱泵技術、“冰蓄冷”制冷設備技術上均取得了重大進步。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