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環境治理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市場空間備受業界關注。
隨著環保標準的提高,企業污
水處理的成本上升,污水處理費難以滿足更高標準的需求;鄉鎮、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污水處理收集率不高,也不利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按照現行政策,同一地區不同企業排放的污水中污染物的濃度不同,但是執行的是同樣的收費政策、收費標準。
污水處理費標準保持不變,且污水處理服務單價不及時調整,會打擊污水處理企業積極性,導致政策落地困難,污水處理“市場化”進程受阻,建立資源環境價格機制成為污水處理行業突破困局的新方向。
此外,近年我國不斷深化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推進污水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整個環保行業經歷了從瘋狂拿項目到謹慎評估項目收益的發展歷程,社會資本對于污水處理服務單價的敏感度不斷提高。
2018年6月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發改價格規【2018】943號)(以下簡稱“943號文”) 提出加快建立健全能夠充分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環境價格機制。
在污水處理方面,943號文主要從“收費標準制定”和“調價機制”兩方面提出完善意見,并明確了具體時限要求“到2020年底前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與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大體相當”,旨在疏導持續增長的地方財政污水處理支出壓力與污水處理企業經營效益之間的矛盾。
政策出臺后,江蘇、四川、安慶、青海、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先后出臺《關于創新和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在943號的政策框架下根據各省實際提出實施意見。
岳陽、東莞、河南等省市分別上調污水處理費,將政策積極落地。
下面,北極星水網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在污水處理價格機制方面,各地是如何行動的吧!
《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
2018年6月,國家發改委出臺《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根據意見到2020年,我國將基本形成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明顯增強;
到2025年,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價格機制更加完善,并落實到全社會各方面各環節。
意見提出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
加快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推進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市場化,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服務費用。
建立城鎮污水處理費動態調整機制,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鼓勵地方根據企業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環保信用評級等,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促進企業污水預處理和污染物減排。
各地可因地制宜確定差別化收費的主要污染物種類,合理設置污染物濃度分檔和差價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污染物差別化收費政策。
工業園區要率先推行差別化收費政策;建立與污水處理標準相協調的收費機制;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健全城鎮污水處理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推動通過招投標等市場競爭方式,以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污水總量、污染物去除量、經營期限等為主要參數,形成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
江蘇:《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8年7月,江蘇省物價局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費收費管理體系,方案明確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費收費管理體系。
堅持多排污多付費原則,按照非居民用戶高于居民用戶、重污染行業高于一般行業的原則分類制定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進一步拉大重污染企業與其他企業污水處理費的差距。
2019年底前,縣級以上城市全面實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政策,按照環保部門公布的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分檔制定收費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對被評為“紅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不低于0.6元/立方米;對被評為“黑色”等級及連續兩次(含)以上被評為“紅色”等級企業污水處理費加收標準不低于1.0元/立方米;對暫不具備按企業環保信用評價等級實行差別化政策的地區仍按重污染行業污水處理費高于一般工商業1.5倍征收。
有條件的地區可根據企業超標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等,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政策。
加收的污水處理費由征收單位全部繳入同級財政,不得挪作他用。
四川:《關于加快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有關事項的的通知》
2018年9月,四川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有關事項的的通知》,通知要求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
要按照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運營成本(不含污水收集和輸送管網建設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并動態調整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2018年底前,尚未達到國家和省規定收費標準的地區應抓緊調整到位。
鼓勵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工業園區要率先推行差別化收費政策。
已建立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農村地區,探索建立農戶付費制度,具體出臺時間、付費標準,按價格管理權限由各市、縣政府確定。
推動通過招投標等市場競爭方式形成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鼓勵將城鄉不同區域、規模、贏利水平的污水處理項目打包招投標,促進城市、建制鎮和農村污水處理均衡發展。
建立污水處理費收支定期報告制度,污水處理企業應于每年3月底前,向當地價格主管部門報告上年度污水處理服務費收支狀況,為調整完成污水處理費標準提供參考。
安徽安慶:《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暨貫徹落實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的實施意見》
2018年12月,安徽省安慶市物價局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暨貫徹落實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的實施意見》,方案要求完善污水處理價格機制。
方案提出:
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推進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市場化,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污水服務費用。
2020年底前,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與污水處理服務費標準大體相當;對具備污水集中處理條件的建制鎮應全面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并同步開征污水處理費。
吉林:《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8年9月,吉林省物價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完善普通城鎮和農村污水處理收費政策。
方案提出:
合理制定城鎮污水處理費標準,據實核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
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在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農村地區,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相關法律法規,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指導農戶與村委會協商確定付費標準。
貴州:《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8年12月,貴州省發改委出臺《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出要加快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推進污水處理運營服務費形成市場化。在統籌考慮雨污分流、設施達產情況等因素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污水處理運營服務費用。
廣東:《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8年12月,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實施意見的通知》。
方案要求合理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并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
鼓勵各地根據企業排放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種類、濃度、環保信用評級等,分類分檔制定差別化收費標準,促進企業污水預處理和污染物減排。
各地可因地制宜確定差別化收費的主要污染物種類,合理設置污染物濃度分檔和差價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污染物差別化收費政策。
工業園區要率先推行差別化收費政策;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
甘肅:《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9年1月,甘肅省發改委出臺《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要加快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推進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市場化,依據治理效果支付運行費用,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服務費用。
提出在工業園區要率先推行差別化收費政策。
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
云南:《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9年8月,云南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體系,2019年底前,原則上設市城市和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應將污水處理費標準調整至居民不低于每立方米0.95元,非居民不低于每立方米1.4元;縣城和重點建制鎮應調整至居民不低于每立方米0.85元,非居民不低于每立方米1.2元。
與此同時,意見要求,自本文正式發布之日起的新建工業園區(含在建)制定污水處理費政策,必須同步建立企業污水排放差別化收費機制。
內蒙古:《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9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發布《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
提出,到2020年,有利于綠色發展的價格機制、價格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促進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成本內部化的作用明顯增強;到2025年,適應綠色發展要求的價格機制更加完善,并落實到全社會各方面各環節。
為達到上述目標,內蒙古將加快構建覆蓋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價格機制,推進污水處理服務費形成市場化,逐步實現城鎮污水處理費基本覆蓋服務費用。
《綠色意見》明確,按照補償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置設施運營成本(不含污水收集和輸送管網建設運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原則,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費標準,提升自備水污水處理費征繳率。
2020年底前實現城市污水處理費標準與污水處理服務費用大體相當。
具備污水集中處理條件的建制鎮全面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并同步開征污水處理費。
設市城市(指地級市所轄區、縣級市)污水處理費標準每噸要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0元;縣城(旗政府所在地)、重點建制鎮每噸要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0元。
鼓勵工業園區(開發區)內污水處理單位與污水排放企業協商確定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提高污水處理市場化程度和處理效率。
青海:《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
2019年9月, 青海省發改委印發《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實施意見》,意見明確,實現污水集中處理的建制鎮,全面建立污水處理收費制度,建立與污水處理標準相協調的收費機制,探索建立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健全城鎮污水處理服務費市場化形成機制。
湖南岳陽:《關于切實推進全市城鄉污水處理收費改革的通知》
2019年1月,湖南省岳陽市發改委印發《關于切實推進全市城鄉污水處理收費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9年2月起(以2019年3月份的抄見水量為結算依據),城區污水處理費標準調整,居民生活用水由0.75元/立方米調整為1.10元/立方米,非居民用水由1.60元/立方米調整為1.80元/立方米,特種行業用水污水處理費由1.60元/立方米調整為2.00元/立方米。
岳陽市城區自來水供水價格由水價(含原水費)、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費三部分組成。
污水處理費上調后,居民生活用水第一階梯(15立方米內)每立方米的費用分別為2.23元、1.1元和0.05元,合計3.38元;第二階梯(15-25立方米)每立方米的費用分別為3.35元、1.1元和0.05元,合計4.5元;第三階梯(25立方米以上)每立方米的費用分別為4.46元、1.1元和0.05元,合計5.61元。
另外生活
垃圾處理費對已抄表的居民用戶征收5元/月,對未抄表到戶用戶按用水量0.3元/立方米征收。
非居民生活用水(行政事業用水、工業用水、經營服務性用水)水價(含原水費)、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費每立方米分別為3.35元、1.8元和0.05元,合計5.2元。
特種用水水價(含原水費)、污水處理費和水資源費每立方米分別為8.92元、2元和0.05元,合計10.97元。
各縣(市、區)3月底前也調至以下標準:
臨湘市、汨羅市政府所在地城鎮污水處理費原則上每立方米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平江縣、岳陽縣、華容縣、湘陰縣政府和屈原管理區管委會所在地城鎮,以及湘發改價服[2015]347號文件明確的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立方米調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調至1.2元。
為減輕城區特困群眾的生活負擔,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調整后,對市城區城鎮居民中由民政部門發放最低生活費的家庭,每戶每月免收6立方米終端水費。
廣東東莞:《關于進一步完善我市污水處理費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
2019年2月,廣東省東莞市發改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完善我市污水處理費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其中,居民污水處理費每月每戶增加支出1.26元。
按照調整通知,今年4月1日后,居民實際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將由現行的0.93元/噸調整為0.99元/噸,非居民由1.21元/噸調整為1.49元/噸,特種行業(含污染企業)由現行的1.4元/噸調整為1.99元/噸。
河南:《關于建立和推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機制的指導意見》
河南省發改委9月30日印發的《關于建立和推行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河南省將實施差別化污水處理收費機制。
該機制實施后,企業的污水處理費將按照多污染多付費、激勵約束相結合的原則,進一步調動企業提高污水預處理和污染物減排的主動性、積極性。
按照《意見》內容,差別化收費機制采取以重點污染物、環保信用評級相結合的方式,依據企業排放的污水主要污染物項目污染程度、環保信用評價級別,按照少排放低污染者少付費、多排放高污染者多付費、激勵與約束對等的原則,核定收費標準。
《意見》明確,根據河南省工業污水排放情況,原則確定生化需氧量、化學需氧量、懸浮物、總磷、總氮等作為重點污染物項目,核定基準值,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分檔累進的差別收費。
企業排放主要污染物超基準值的,核定三檔以上的收費標準,原則上按每檔10%以上的標準加收,高于30%的,在現行污水處理費標準上加收10%;高于50%的,加收20%;高于100%的,加收30%。
企業排放污染物均低于基準值的,核定兩檔收費標準:
低于30%以上的,在現行污水處理費標準上降低10%;均低于50%以上的,污水處理費標準降低20%。
同時,污水處理收費標準與企業的環保信用評級相結合。
評價結果為誠信(綠色)級別且得分不低于98分的企業,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在以重點污染物為依據確定的征收標準基礎上減收10%;評價結果為不良(黑色)級別的企業,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在原基礎上加收50%。
《意見》明確,差別化污水處理費收費機制將分步推行。
鄭州、洛陽、許昌等市,將于2019年底前出臺具體試行方案;從2020年8月開始,全省污水排放大戶、重點污染企業和產業集聚區將全面實行差別化污水處理費收費機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