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9時16分報道,陜西省華縣中石油地下輸油管道日前發生泄漏,在渭河形成污染帶進入黃河,造成黃河污染。當地采取相關措施,處治污染地,防止黃河水體進一步被污染。
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張力軍表示,從山西到鄭州現在有十幾個檢測點,24小時不間斷的取樣檢測,每個站點每小時都有檢測樣本出來,山西運城從4號開始也增加了兩個檢測點。為了保護白天鵝,還特意在天鵝聚集的3萬濕地增加了1個檢測點,全力監測黃河的水質。
另外河南方面三門峽水庫大壩在2號下午已經落閘,所有機組停止發電,主要是為把污染黃河水截流在水庫。三門峽黃河大橋和澠池南村大橋設置兩處圍油欄,山西方面從4號凌晨在平陸縣經濟開發區也設立了攔油帶。同時環保部門日夜監測的直升飛機也展開空中巡查。
河南的三門峽和山西運城市在2號向沿黃的村莊進行了宣傳,禁止人畜飲用黃河水,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同時這兩個地方已經停止了黃河水面的一切作業。
專家稱,由于此次泄漏的油量有限,加上長距離的分流,河面上的柴油多呈凝結的塊狀,所以不容易擴散,對人飲用后的影響比較有限,就是“有害沒有毒”。由于三門峽水庫已經封閘,不會再向下游排水,所以黃河的污染物也不會進入小浪底工程,山西和河南沿黃城市飲用水源水質也沒有受到污染,對人的影響非常小。
在白天鵝的主要活動區域,山西運城的鐵路線已經采取斷閘的措施,隔離了天鵝棲息地和黃河的連接處,同時三門峽和運城對白天鵝也增加了投食量,把白天鵝引到未受到污染的水域內,確保白天鵝棲息地不受河道水的污染。
4號晚上18點時,黃河干流進入河南的水質已經開始逐步恢復正常,昨天得到的消息稱三門峽水庫在5號全天的檢測石油類濃度為每升0.095毫克,可以說被污染的黃河水體正在恢復正常。 記者李凡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