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環保部印發《關于加強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廣東省韶關市、湖南省常德市等6市啟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并要求力爭在2020年先行區土壤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大量的工業企業被關停并轉、破產或搬遷,騰出不少遺留場地,這些場地往往涉及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廢棄物污染等諸多問題。不少區位好的工業場地由于土壤污染遲遲得不到再開發利用,成為城市的“毒瘤”。
土壤污染問題已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之后引起全社會高度關注、急需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但是,與大氣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相比,我國在土壤污染修復治理方面尚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土壤修復產業產值尚不及環保產業總產值的1%,而這一指標在發達國家能夠達到30%以上。因此,國內土壤修復行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信建投李俊松說。
據此,有相關機構預測,“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市場的空間可達1.3萬億元,其中,耕地土壤修復市場規模約為3960億元,城市場地修復規模約為7600億元,油礦區治理規模約為1700億元。
與此同時,土壤監測市場也被廣泛看好。據有關機構預測,到2020年,土壤監測儀器設備行業市場增量可達45億元。相關的檢測機構、企業、儀器設備供應商、土壤修復技術等將因此迎來新的更大發展。
為推動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染場地修復技術的研發,發展場地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基于多年污染土壤電動修復技術的研發基礎,在江蘇常熟某電鍍場地開展重金屬污染土壤的電動修復工程示范,為我國污染場地的電動修復技術應用提供了可借鑒的工程案例;江蘇天瑞儀器研發的AFS200T雙道原子熒光光譜,可以對土壤中的沉積物,如汞、砷、硒、鉍、銻等重金屬進行測定等等。
雖然我國土壤污染修復治理起步晚,技術研發水平較低,產業化處于初級階段,但已形成基本的產業鏈條。隨著土壤修復行業政策支持力度的不斷增加,土壤修復市場將在“十三五”期間迎來發展高峰期,屆時相關土壤監測
儀器儀表需求也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