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壯大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以秸稈(包括水稻、小麥、玉米等秸稈)為原料,通過直燃發電的技術產生綠色電力,可以增加清潔能源利用比重、有效改善環境。近年來,我市緊緊圍繞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目標,結合本市實際,多措并舉打造秸稈發電產業,構筑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產業鏈,大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推動作用。
加強規劃引領 合理布局引導有序發展
滁州是農業大市,主要糧食作物年平均播種面積在1100萬畝,主要農作物秸稈資源量平均在400萬噸左右,年可收集量350萬噸。綜合考慮運輸半徑、可回收利用率等因素,全市規劃建設農作物秸稈發電廠5座,分別位于天長市、定遠縣、鳳陽縣、明光市和南譙區,每座裝機規模均為3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5萬千瓦。全市5座秸桿發電廠全部投產后,年消耗農作物秸稈能力將超過150萬噸,占全市秸稈生產量的1/3以上。
發揮示范效應 鼓勵企業發揮主體作用
為縮短項目推進周期,滁州市與中國光大集團合作,在南譙區、定遠縣、鳳陽縣各布點建設一座秸稈電廠,裝機規模均為3萬千瓦,總裝機9萬千瓦。目前,南譙、定遠兩座秸稈電廠已并網發電,鳳陽電廠也已建成試運行。3座秸稈電廠從項目前期到建成投產推進周期均在兩年以內,是滁州市首批建成秸稈發電項目,為后續項目的實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帶動作用。截至2017年11月底,已投產的定遠、南譙兩座秸稈電廠累計發電4.2億千瓦時,利用農林生物質近60萬噸。
加強政策保障 及時結算兌現相關補貼
為鼓勵使用農作物秸稈發電,安徽省政府對秸稈發電企業利用農作物秸稈實行財政獎補,利用水稻秸稈每噸補貼50元、小麥秸稈每噸補貼40元、其他農作物秸稈如油菜、玉米、豆類等每噸補貼30元。為切實發揮省財政秸稈發電獎補資金的激勵作用,2017年初,滁州市根據秸稈電廠承諾的2017年農作物秸稈使用量,先行預撥了獎補資金的70%共計612萬元,用于支持秸稈電廠多收購、多使用農作物秸稈,剩余資金年底一并清算。
積極探索創新 讓空氣清新農民增收
為從源頭防控秸稈焚燒并降低全市煤炭的能源消費比重,鼓勵引導光大鳳陽和國禎明光2座秸稈電廠將生物質發電與供熱相結合,建設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既為秸稈找到了變廢為寶的出路,又為工業供熱和民用供暖提供了清潔能源,替代園區燃煤
鍋爐,進一步降低了煤炭消費比重,為大氣污染防治作出積極貢獻。全市5座秸稈電廠全部投產后,年可增加供電10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標煤30萬噸以上,可增加我市農民收入4億元,增加參與生物質燃料收、儲、運、加工體系的農民作業人員5000余人,具有較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