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美國能源部與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建設部)簽署了中美建筑節能備忘錄,希望通過加強合作伙伴的關系,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更多高能效建筑。
這項合作備忘錄的最終目的,是使所建設房屋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80%。在此合作備忘錄之下,中美兩國將通過交換專家和技術人員來進行高性能空調系統、照明、絕緣、供熱、太陽能發熱等方面的經驗和技術交換。
根據該備忘錄,美國政府將為中國建設部牽頭的“生態城市計劃”(eco-cities initiative)提供支持,以建立起設計上符合可持續發展、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具備現代節能交通系統的復合型綠色城市。
目前,無論在中國還是美國,建筑能耗在最終能源消耗中都占據相當高的比重。以美國為例,有75%的電力消耗,都與建筑有著直接或間接關系。鑒于中國每年新增的建筑,幾乎占到了全球的一半,預計15年中,中國的建筑總量有望達到美國的水平;因此,如果中國不能切實提高建筑節能的話,將會不可避免地對環境造成破壞。
7月16日下午,在與美國商務部部長駱家輝聯合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表示,建造更多的高能效建筑,除了可以為中美兩國創造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以及節約資金,還將有助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他透露,除了建筑節能,中美還將在清潔煤技術、碳捕獲與儲存(CCS)技術以及清潔能源汽車等領域,開展一系列的合作。
事實上,中美間的技術合作已有多年歷史。早在1979年1月,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小平就與美國總統卡特簽署了《中美科技協定》。
在該協定框架下,兩國政府在過去的30年間,共簽署了化石能、能效與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合作議定書,開展了大量合作以應對氣候變化、能源危機、金融危機等全球性挑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