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公司最新的環衛車,目前已經遠銷到巴基斯坦、東南亞以及非洲一些國家。以前我們只出口環衛設備,現在開始發展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出口環保技術了。”在日前舉行的2017第三屆西安國際環保產業博覽會上,五洲環保科技公司業務經理鮑洪杰向前來咨詢業務的客商介紹道。
近年來,中國環保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同時出口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劉啟風提出,中國環保企業已經從高速發展期進入結構調整期。在產業結構上,開始向前段減排和終端治理轉型,延伸產業鏈;在資產結構上,呈現出股份化、多元化趨勢;在技術結構上,由以前的以市場換技術向以技術占市場轉變。這些轉變也促使中國環保產業出口結構發生變化。
鮑洪杰說,隨著近幾年中國國內環保技術的變革和對國外市場的拓展,五洲環保科技開始向垃圾收集的下游行業發展,建立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資金、技術、管理人員都由我們出,雇傭當地工人,形成了一套
垃圾處理的完整產業鏈。”
蒙草集團在進行草原生態修復過程中,探索出獨有的馴化鄉土植物進行生態修復的技術,通過馴化野生植物,讓內蒙古、西藏上萬畝的鹽堿地、沙石地以及礦區重現了綠色。蒙古國、阿聯酋、迪拜等國家對這項“中國小草”技術頗感興趣,引入了蒙草集團在當地建立生態修復科研和草種業務。
中國—東盟環境保護合作中心技術交流部環保產業合作室主任劉婷指出,中國環保產業作為參與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力量,迎來了重大政策紅利、資本紅利和現實機遇。
今年上半年,環保部出臺了《關于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和《“一帶一路”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規劃》,并設立了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臺和“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為中國環保企業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政策服務,搭建合作平臺,推動環保企業發揮建設綠色“一帶一路”排頭兵作用。
綠色“一帶一路”的政策和資本紅利,也為中國環保企業“壯了膽氣”。光大國際技術工程師葉鼎告訴記者,光大國際最初開拓海外環保市場主要通過資金收購、與當地政府合作、分包大國企工程的單個項目等方式。“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國外的項目融資成本下降,一些民營企業也敢單獨承包項目了,越南的芹苴
垃圾發電項目就是由該企業獨立投資運營,目前已經開工。
劉婷認為,中國環保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向沿線國家送去了綠色生態的理念,樹立了中國環保的新形象。“一帶一路”沿線大部分國家面臨發展轉型期,環保市場和需求巨大,同時中國環保產業具有較高的性價比,以及效果好、技術實用性強的比較優勢,這些都為中國環保產業深耕國際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