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連串的重磅新聞讓早已炙手可熱的危廢市場再次顯出火爆之勢。“跑馬圈地”,不勝枚舉,場面熱鬧,競爭激烈,而根據中國固廢網截止8月份的統計,2017年危廢行業發起并購行為16起,累積交易金額28.83億元,這場并購潮早已來勢洶洶。市場內不斷的并購整合,市場外資本等新勢力的不斷涌入,危廢市場的火爆已經昭昭在目,而在中國固廢網看來,這場火似有越燒越烈之勢。
近日,一連串的重磅新聞讓早已炙手可熱的危廢市場再次顯出火爆之勢。
大企紛紛布局危廢整合并購潮氣勢如虹
9月中旬,醞釀重組事宜兩個多月的高能環境宣布,其重組標的為深控投控股的危廢企業——深圳市深投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背靠國資,深投環保目前擁有39大類危險廢物處置許可證,處理能力達45萬噸/年。重組完成后,高能環境將實現危廢業務的又一重大布局,主業環境修復和危廢雙輪驅動之力更加強勁。
同樣在9月,在收并購市場沉寂良久的東江環保再次發力,一口氣發起三起收并購行動,先后斥資13040萬元收購唐山萬德斯80%的股權;4800萬元收購富龍環保30%的股權;150萬元收購華藤環境10%的股權,危廢版圖再次擴張,市場布局持續深入。
10月中旬,中金環境披露重組方案,擬發行股份并支付現金,合計18.5億元,8倍溢價收購金泰萊100%股份,切入危廢處置領域。金泰萊是一家專業從事危險廢物綜合利用及無害化處置的高新技術企業。10年成長,目前已經擁有20類危廢處理許可證,資質處理能力達18萬噸/年。
“跑馬圈地”,不勝枚舉,場面熱鬧,競爭激烈,而根據中國固廢網截止8月份的統計,2017年危廢行業發起并購行為16起,累積交易金額28.83億元,這場并購潮早已來勢洶洶。詳情請點擊:危廢并購潮:2000億市場“跑馬圈地”在行動
除此之外,近日,中信產業基金也正式宣布進軍危廢市場,由其控股投資的中環信環境有限公司成立,該公司起步便擁有50萬噸的產能,并且五年內計劃達到200萬噸。而中信產業基金總裁田宇更是表示,深入研究布局危廢市場早在2011年已經開始,從投資價值和社會效益來看,中信都高度認可危廢行業。
市場內不斷的并購整合,市場外資本等新勢力的不斷涌入,危廢市場的火爆已經昭昭在目,而在中國固廢網看來,這場火似有越燒越烈之勢。
并購整合成果不斷涌現實際處理能力將大幅提升
2015年年底,兩高司法解釋出臺,明文規定“非法傾倒3噸以上的危險廢棄物,即可認定環境污染罪”,大招已出,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后,在《固廢法》修訂、《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修訂等一系列政策密集出臺的催化下,我國危廢處置市場空間急劇放大,各路人馬開始布局行動,插旗圈地。2016年前后,危廢市場終于真正進入爆發式成長期。那為什么2017年,特別是近期,這個市場的火爆才顯得越發明顯呢?
E20研究院產業二中心負責人潘功表示,危廢市場進入壁壘頗高,從看準市場、行動、布局到落地,需要的周期較長,而近期不斷出現的危廢并購新聞,其實是2016年前后布局成果的一次集中呈現。“到了并購整合成果收獲的時候了,如果說之前知道危廢市場將要大火,目前來看,我們已經可以看見火熱市場背后,整合的形勢會越來越明朗”,潘功表示。
目前,并購整合是快速拓展市場的一個重要方式,由于危廢行業進入門檻高,通過并購搶占危廢市場的優勢顯得尤為明顯。收購優質小企業,不僅可以直接通過小企業的危廢經營許可證快速獲得危廢處理能力,搶占和整合市場,同時,相比較新建,改建設施在審批、環評、擴容等環節也耗時較短。
潘功表示,正在發生收并購浪潮,并不會帶來處理能力井噴式的提升。整體來看,這是危廢存量處理能力上的一次大規模整合,也就是說,整體危廢核準經營規模并不會大幅提升,但可喜的是,這次整合將會帶來實際處理能力的顯著提高。潘功認為,并購企業將會通過市場需求激活和優化之前標的危廢企業尚未啟動的資質處理能力,大大縮小核準處理和實際處理能力之間存在的缺口。
值得注意的是,并購雖為大勢且優勢明顯,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
其一,危廢管理和運營人才的短缺一直是制約危廢行業發展的一大痛點,隨著危廢市場整合的深入,大規模危廢處理廠將會不斷涌現,危廢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會進一步加劇,到時非常可能出現更加激烈的人才爭奪戰。可以預見的是,隨著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一大批危廢處理設施或將落在不具備管理和運營人員的手里,“一方面,相關人才的薪資將會水漲船高,另一方面,能力不夠的員工被推上了廠長的位置,危廢處理廠的運營可能就會出現問題。”潘功表示。
除開人才困境外,由于危廢市場小而散的特質,并購標的的選擇、并購后的整合也存在一定風險。通過中國固廢網觀察,目前浮出水面的優質并購項目多是一些對中型危廢企業的并購案,比如中金環境并購金泰萊,金泰萊在危廢行業已經有比較好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中金的切入輕松得多,整合兼并后就可以直接運轉。潘功表示,另外一些對小型危廢企業的收購案仍沉在水下尚未披露,由于這些小企業資質和建設均存在很多紕漏需要補齊,并購進來后將會面臨很多的整合壁壘要打破,比如對危廢處理設備、技術的調整等,并購方一時半會可能無法消化,將可能面臨處理資質擱置等情況。
2000億的市場空間有待填滿,2018年或將迎來新格局
可以發現,除卻像中信產業基金那樣資本切入的情況,目前的危廢市場所展露出來的火熱場景大部分還是發生在并購領域,這是因為“危廢行業的新建非常不容易”,潘功表示,從選址、批地、環評,再到新建工廠,引進設備、申請核發危廢處置許可證等,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目前至少需要三年時間,也就是說,即便企業從2016年前后的火爆期進入,新的處置能力集中釋放最快也要到2018年左右才會出現。這么看來,來勢洶洶的并購潮之下,還暗藏波濤暗涌的新建潮在蓄勢待發,而這股浪潮所涉及的市場空間,正是那眾所周知的“2000億”。
“2017年9月18日上午,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揚州危險廢物處置項目奠基儀式在揚州環保科技產業園隆重舉行。”這一新聞似乎看到了像首創環境這樣的大企在新建危廢處理能力上邁出的一大步。潘功表示,如果說并購可以使存量處理能力得到很好的釋放,那么新建就好似在危廢市場的空白地插旗,不少有能力的企業已經在深入布局,未來,2000億的市場將逐漸被瓜分,但這一未來不會太快到來。
一直以來,危廢市場因為政策、資金、人才、技術等進入壁壘高,市場供不應求等原因而呈現出危廢處理價格居高不下,一部分危廢得不到妥善處置等問題。隨著并購和新建的不斷深入,供給側和需求側可能會逐漸達到平衡,良性健康的市場環境將有望建立,潘功表示,按照2016年危廢市場開始崛起推算,可能要到2018年左右會有新格局的出現。另外,即便如此,市場格局明晰也不等于實際生產力會即刻釋放,仍有待觀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