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環境治理持續深入、“環保熱”不斷升溫的背景下,環境傳感器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且其應用領域和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隨著政策和資金的加碼,環境傳感器市場前景可觀。
環境傳感器的三大基石。資料圖
隨著智能工業的迅速發展,傳感器成為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元器件,我國傳感器產業格局逐步形成。如今,隨著環境治理的持續深入以及環保熱的不斷升溫,國內外傳感器企業紛紛進軍環保領域,環境傳感器市場爆發在即。
環境傳感器種類繁多,其產品類型主要有模擬式和數字式兩種,應用于溫度、濕度、生物、化學和噪聲等的監測。近年來,人們對環境治理高度關注,生態文明建設被提至國家戰略發展高度,除了空氣
凈化器、新風系統等相關設備迎來發展高峰,環境傳感器需求加速釋放。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我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的銷售收入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84億元上升至2015年的227.74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950億元。伴隨著國家對環境檢測行業的政策傾斜,資金投入持續加大,環境監測市場將呈現上升態勢,環境傳感器也將直接受益。
資料顯示,根據應用領域,環境監測傳感器主要分三類。一、分析儀器用傳感器,主要用于環境監測站、環保檢測或計量校準機構、科研院所;二、工業用環境監測傳感器,適用于作業現場室內外環境監測。其中,室內根據作業現場環境不同監測有機蒸汽、可燃氣體等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氣體;室外主要監測排放VOC濃度,具體有氨氣、苯、甲苯等多種污染物;三、民用環境監測傳感器,主要用于住宅家居的室內外或商場、車站、機場、學校、道路等普通商業場所。
而在環境治理各細分領域中,氣體傳感器、水環境檢測傳感器、土壤污染檢測傳感器,作為環境監測系統的“三大基石”,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氣體傳感器為例,全國各地打響藍天保衛戰,人們對空氣質量的關注不僅停留在室外空氣質量,室內空氣質量也逐步轉入視野;與此同時,氣體傳感器在PM2.5、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以及TVOC等檢測應用越來越廣泛。
另外,由于最近幾年國內霧霾嚴重,使得空氣質量問題成為舉國關注的熱點之一,消費者對健康家電的要求上升到空前的高度,凈化類產品呈現出快速增長的勢頭,在這一趨勢下,市場對于氣體檢測傳感器的需求也大幅冒升。
此前,先河環保為提升環境污染精準治理,運用小型傳感器進行網格化布點,在環境監測工作中利用大型監測儀器和傳感器,共同對一個區域進行監測,最后將監測數據匯總并進行分析,為地方政府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
未來,隨著我國環境監測工作推進全面布點、網格化管理,“三大十條”的深入落地以及各大環保政策的實施,環境傳感器可全面助力環境監管。可以預見,我國環境傳感器市場勢必如火如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