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底,E20研究院發布的《危險廢物處置市場分析報告》指出,未來危廢行業勢必迎來集中度的大幅提升,并購整合將成主流。這一判斷,在已過大半的2017年印證得尤為明顯。根據中國固廢網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2017年危廢行業發起并購行為16起,累積交易金額28.83億元,并購方既包括像啟迪桑德、新宇環保這樣的“行業老兵”,也不乏碧水源、盛運環保、中金環境等“后起之秀”,更有金圓股份等“跨界來者”。從下表中的具體數據可以推斷,未來,利用并購等搶占危廢市場的戰火,將越燒欲烈,行業二次整合重構或將到來。
表1 2017年以來危廢并購事件簡表
資料來源:E20研究院根據相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及媒體報道整理。
2000億危廢藍海 群雄并起搶占“香餑餑”
近幾年,在兩高司法解釋及新環保法的頒布的催化下,一方面,法規日趨健全、環境犯罪執法加嚴與環境標準的提高,促使危廢處理量價齊升,市場需求釋放劇烈;另一方面,目前我國的危廢處理行業未知市場空間巨大。根據E20環境平臺國際發展部負責人潘功博士在“2017固廢熱點系列論壇——首屆危廢論壇”上的分析顯示,從我國危險廢物的產生量來看,我國危廢實際產量可能高達近一億噸,而這個數字還將進一步提高。更進一步,現實情況也不容樂觀,從處理量來看,目前我國核準經營規模為5263萬噸,許可證數量2000余份,但實際經營規模僅1536萬噸,有效處理能力僅達15%左右。而在已申報的危廢中,尚有超過60%得不到妥善處置,實際處理能力缺口很大。基于以上種種數據與現實的交織,業內預計“十三五”期間危廢市場空間可達2000億。
而眾所周知的是,我國的危廢行業存在技術、管理、資質、人才等多重壁壘。其一,危廢行業具有跨行業、跨領域、跨地域,與其他行業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的綜合性特征;其二,危廢種類繁多,具有高危性,處置工藝復雜,且處理不當易導致二次污染、安全事故,對處置項目的設計和建造、運營有較高要求;其三,危廢處理設備昂貴且建設周期長,建設安裝一整套處理能力達幾十萬噸的危廢處置設備動輒需要資金上億元,建設期一般需要3-5年,資金薄弱的企業進入市場難;其四,危廢經營許可資質申請難、周期長。多重壁壘構筑的“圍墻”之下,進入危廢行業并非易事,行業快速整合不易突破,因此,危廢行業尚處散小弱格局,市場集中度不高。根據E20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處在行業前十的企業市場占有率不過6.8%,也就是說,尚有93.7%的市場掌握在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之手。其中不乏在細分業務上“小而美”的企業,在市場前景美好、但進入壁壘重重的背景下,它們或將成為群雄爭奪的“香餑餑”。
一次整合巨頭未現,二次并購路向何方
受到環保政策的日趨嚴厲、環保產業整體的快速發展,以及近幾年危廢處理行業較高利潤所帶來的誘惑等影響,危廢行業“錢”景看好。許多企業躍躍欲試,各路資本也在紛紛涌入,除傳統危廢處置企業快速跑馬圈地以擴大市場份額外,大量新進入者也在通過跨界并購、股權增資等方式介入市場,涉及危廢業務的公司數量快速上升。危廢行業新格局將在此輪并購潮加快形成。
圖1 2014年以來危廢并購交易規模統計圖(年份)
資料來源:E20研究院根據相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及媒體報道整理。
圖2 2014年以來危廢并購交易數量-并購類型統計圖
資料來源:E20研究院根據相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及媒體報道整理。
圖3 2014年至今危廢并購交易規模-并購類型統計圖
資料來源:E20研究院根據相關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公告及媒體報道整理。
圖4 2014年至今危廢并購交易規模-并購方統計圖(單位:億元)
(一)跨界并購,強勢介入危廢業務
外面的企業拼命想進來。行業新秀登場必殺技便是跨界并購。2017年以來,碧水源7500萬元收購冀環公司和定州京城環保100%股權、盛運環保6.38億元收購安徽安貝兒環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金甲殼蟲收購烏海市綠康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公司65%股權、金圓股份6.19億元收購江西新金葉公司58%、中金環境已簽訂《股權收購框架協議》收購浙江金泰萊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都屬于此種類型。這種方式可以快速獲得危廢有關的資質、技術和人才,因此成為跨界企業的首選。
實際上,此前三年這類并購也不在少數。比如,雪浪環境、中滔環保、高能環境、瀚藍環境、東方園林、云南水務均是通過并購危廢企業,進入危廢行業。
值得注意的是,少數水泥類企業也通過并購進入危廢行業,如海螺創業、金圓股份等。
(二)內生擴張,快速搶占區域市場
里面的企業想做大。危廢具有較強的區域性特征,危廢產生量較為集中,危廢有效處理量也相對聚集。因此,現有危廢企業正在大肆進行內生擴張,擴大自身危廢處理的業務范圍、區域分布,提高危廢處理規模。
以東江環保為例,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以來,危廢有關的并購交易12起,交易金額合計超過14億元。如2014年6月以3.75億元收購福建規模最大的工業廢物處置公司廈門綠洲60%的股權;2015年11月則以3.26億元收購三家公司,包括如東大恒危險廢物處理有限公司100%股權、南通惠天然固體廢物填埋有限公司100%股權和江聯環保60%股權,拓展長三角區域市場。2014-2015年期間,東江環保還先后收購克拉瑪依沃森環保、江西康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天銀循環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珠海市斗門區永興盛環保工業廢棄物回收綜合處理有限公司、衡水睿韜環保技術有限公司、濰坊藍海環境保護等公司的股權,鞏固珠三角危廢市場,開拓新疆、江西、湖北、河北及山東等地區域市場。
雪浪環境、瀚藍環境、東方園林等公司進入危廢領域后,也積極推動區域拓展、內生發展的戰略。如東方園林2015年4月以14.64億元收購申能環保60%股權后,進入危廢領域(注:已于2017年4月以15.115億元出售)。2015年10月收購吳中區固體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富陽市金源銅業有限公司60%股權、2017年1月收購南通九州環保100%,進一步拓展其工業危廢處置規模。
(三)國外收購,強化危廢技術優勢
和其他環保一樣,海外并購也是危廢企業提升技術能力、開拓國際市場的舉措。2015年6月15日,首創股份發布重大合同公告,宣布旗下全資子公司首創(香港)有限公司已在2015年6月12日與Bonland Pte Ltd簽訂了《ECO工業
環保工程私人有限公司(ECO Industrial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te Ltd)股份買賣協議》,擬用總額不超過11.29億人民幣的價格,收購ECO工業環保工程私人有限公司的所有股權。ECO在新加坡危廢處理整體市場份額中遙遙領先,業務包括危廢焚燒、污
水處理、溶劑回收、石油回收及固化處理。這是首創股份繼當年5月斥資17.93億人民幣控股新西蘭最大固廢公司Transpacific New Zealand(TPI NZ)之后的又一跨國收購“大動作”,進一步提升首創股份在固廢處理處置領域的市場競爭力, 打造海外固廢大平臺。
(四)組建基金,有力借勢杠桿拓展
通過設立環保產業并購基金,借力進行危廢領域并購也成為重要手段。2016年11月,雪浪環境與有關企業聯合發起設立無錫雪浪金茂環保產業投資企業(有限合伙),該基金總投資為人民幣5億元。2017年4月,潤邦股份公司全資子公司南通潤禾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擬與上海津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華泰證券(上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代表“華泰資管浦華5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合作共同發起設立南通潤浦環保產業并購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2017年7月6日,東江環保公告稱擬與廣東省廣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簽署《廣東省廣晟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與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協議》,擬共同發起設立廣晟東江環保產業并購基金(有限合伙)。據悉,該產業并購基金采用母-子基金的形式,總規模為人民幣30億元。
通過并購基金進行危廢并購交易已付諸實施。比如,2017年6月潤邦股份通過其并購基金簽訂收購協議,以2.29億元收購中油優藝21%股份;2017年7月和10月,雪浪環境通過其并購基金,分別并購江蘇愛科固體廢物處理有限公司65%和連云港美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的股份。
綜上所述,危廢這一“藍海”,外界并購強勢進入、內部整合快速擴張的戰局已經拉開,行業新格局將在幾年內逐步顯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