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美尚生態公告稱將公司所屬行業從“建筑業E48土木工程建筑業”變更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無獨有偶,早在今年2月22日,蒙草生態也將自己的所屬行業從“建筑業”變更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這兩家生態公司變更的原因究竟為何呢?
美尚生態表示,2016年度生態修復與重構業務的營業收入為6.57億元,占比62.32%,超過50%。其中,生態修復與重構主要包括濕地生態修復與保護、城市濕地公園、面源污染生態攔截與治理、河道綜合治理、礦山修復、邊坡治理及土壤修復等。蒙草生態則顯示生態環境建設2015年營收為16.42億元,占總營收的92.84%。
自蒙草生態變更行業屬性之后,便與多地區人民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截至目前為止,共簽署15份戰略合作協議,涉及金額逾175億元,同時還中標18個項目,涉及金額逾258億元。戰略合作協議和中標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多涉及生態治理,更細化地分是與園林綠化相關。
再來說說今年6月份,向中國上市公司協會遞交了行業類別變更申請的興源環境,最終確定將公司所屬行業從“制造業”變更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
興源環境欲向環保轉型絕不是一時興起,也不是一兩年的事。2013年,收購了從事江河湖庫疏浚業務的浙江省疏浚工程有限公司95.09%的股權;2014年,收購從事污水治理業務的浙江水美
環保工程有限公司100%的股權;2015年收購了從事生態建設業務的杭州中藝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100%的股權。
然后根據2016年經審計的財務數據顯示,屬于生態建設業務的園林工程營收達11.64億元,占比55.36%,占比超過50%,興源環境才能變更自己的所屬類別為“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雖然財務報告還顯示環保工程業務營收僅為1.79億元,僅占總營收的8.5%。所以興源環境是在擁有了中藝生態環境之后,借助生態園林綠化之捷徑,才迅速進入環保行業。而且,變更行業類別后,截至目前中標1個PPP項目并簽訂兩份合同,共涉及金額為45.36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生態建設、美麗城鎮、特色小鎮等。
反觀那些失敗的轉型案例。由科達機電更名為科達潔能,主打建材機械和
節能環保業務,其主要收入來源直到2017年半年報中顯示依然為建材機械,占總營收的80.18%,潔能環保業務僅占15.10%。還有更名有兩年之久的天壕環境,燃氣業務依然是超過50%,占比68.47%,節能環保和水務兩業務加起來只有31.27%,未達到更改行業類別的要求。路漫漫其修遠兮,這些企業還有更長的路要長。
對比不難發現,至關因素是“生態”,也可以簡單理解是“綠化”。何為生態?根據古希臘的解釋是指“住所”和“棲息地”,其實“生態”一詞涉及的范疇太廣。按照最簡單的說法,“生態”可以定義為許多美好的事,而綠化是我們最喜歡看到的美景。那如何對環境進行生態治理、生態修復呢?不就是把環境恢復成美好的狀態,比如將貧瘠草原變成郁郁蔥蔥一片,將破壞的山體改造成綠水青山。根據湛江日報9月12日報道,湛江市通過實施熱帶季雨林、沿海防護林、桉樹純林改造和水源林建設示范項目,染綠了之前光禿禿的沙地,使得重要生態敏感區域的生態環境得到修復和治理。因為通過綠化等生態建設才能獲得更多的環保類項目,才能快速地進入環保圈。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