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嘉興成為全國首批16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在試點建設過程中,我市堅持因地制宜的理念,積極開展技術和產品創新,開發適合本地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目前已取得13項技術專利并運用到實際工程中。
在海綿城市建設中,常用的技術手段之一就是下凹式綠地。據了解,下凹式綠地是一種高程低于周圍路面的公共綠地,也稱低勢綠地。與“花壇”相反,其理念是利用開放空間承接和貯存雨水,達到減少徑流外排的作用,一般來說低勢綠地對下凹深度有一定要求,而且其土質多未經改良。與植被淺溝的“線狀”相比其主要是“面”能夠承接更多的雨水,而且其內部植物多以本土草本為主。不過我市在推進海綿城市過程中,卻沒有遵循傳統的做法,而是因地制宜對下凹式綠地進行了改良。
嘉興市規劃院海綿城市研究中心主任王賢萍告訴記者,嘉興是典型的江南水鄉,但是存在地下水位高、連續性降雨量多且集中的特點,采用傳統下凹式綠地,對植物配置、景觀營造都有極大的挑戰。為應對這些問題,我市在海綿城市建設中,采取了下凹綠地不下凹的設計方法,通過綠地下方的碎石調蓄空間來達到雨水調蓄和滲透作用,四周采用碎石渠將周邊雨水匯入儲水層,而碎石上方設計成凸起的綠地,可在此種植普通的植物,使得景觀效果和普通無異。
透水路面是海綿城市建設的最主要措施之一,然而普通透水路面具有承載力低、造價高的缺點,嘉興市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研發了一種高承載力、低造價的透水路面,主要是采用雨水口的下滲通道與道路結構層相連,使雨水通過雨水口排入道路基層的碎石層內,起到調蓄、過濾、入滲的作用,在到了基層以下設置穿孔排水管收集過濾水排放,而路基、路面結構設計采用傳統道路設計方式。該設計方式既起到儲水、蓄水、凈水的作用,又起到傳統道路過車功能。
“我們研發的一項技術,目前已經和合作廠家推出了產品,并已經在其他城市得到應用。”王賢萍說。記者了解到,王賢萍所說的這項技術就是玻璃鋼沉井模塊化
泵站。該成品沉井采用高強度的玻璃鋼樹脂混凝土材料,具有強度高、耐腐蝕、耐久性好、工廠標準化生產的特點,施工方式可采用沉井法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具有無需深基坑支護、現場組裝快捷、安裝簡單、密封性好、無需現場養護等特點,與傳統混凝土沉井相比,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造價。
“目前湖州等地在建設海綿城市過程中,已經運用了這項產品。”王賢萍表示。
除了技術創新外,我市結合試點城市建設的實踐,出臺了《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施工、驗收及維護技術導則——低影響開發設施(試行)》《嘉興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設計指導圖集(試行)》《嘉興市海綿城市規劃設計技術導則》《嘉興市河道生態建設導則(試行)》等技術規范,完成《嘉興市海綿城市水利技術導則》《嘉興市城市藍線管理辦法》《嘉興市河道管理辦法(修編)》方案初審。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