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以央企及上市公司為代表的企業紛紛選擇跨界做土壤修復,多家背景雄厚的土壤修復公司由此成立。這些“巨人之子”不差錢、有背景,每出現一個都頗為業界所關注。由于土壤修復市場尚未充分打開,因而并沒有多少機會看到他們大展拳腳。我們先來看一下巨人之子們皆是何方神圣。
中交建 近期,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與AECOM成立合資公司,重點參與中國內地環境治理,包括咨詢與規劃、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的修復工程、水資源、地表水及底泥修復,以及固廢、空氣及廢水治理等項目。
中國中車 今年7月中旬,由中國中車集團控股的中車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注冊成立,首期注冊資本13.8億元。報道稱,中車環境致力于提供專業的環境服務、一流的環境保護設備和可靠的環境基礎設施,其業務范圍將逐步擴展至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固體廢物管理、海洋環境治理與資源開發、物理介質(電、磁、聲、光等)污染控制等領域。
中國能源 今年5月,中國能源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上海環境集團、德國寶峨公司在上海組織召開土壤修復技術國際研討會,標志著這家大型央企進軍土壤修復。上海市政府相關部門、中國能源、德國寶峨、上海環境院、上海環科院單位將聯手在上海探索建立土壤修復中心。
中石化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屬于較早進入土壤修復領域的大型央企,其并非通過并購方式進入修復行業,而是在已有的中石化第五建設有限公司基礎上,在環保產業上不斷探索,尤其在石油化工等污染土的治理修復技術上已經取得突破。主要土壤修復技術有常溫解析異位修復技術、異位低溫熱解析修復技術、異位高溫熱解析修復技術等多種技術。
環保工程已成為公司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向之一。2017年8月,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土壤治理中心在五建公司揭牌成立。新成立的土壤治理中心將持續開展自主研發或集成全球領先的土壤治理技術,達到提供從前期規劃、方案準備到融資籌劃、項目執行的土壤治理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并在工程項目管理、技術研發創新、資本運作等領域實現突破。
招商局 2016年8月,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招商交科院投資設立了招商局生態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其定位為發展環境咨詢、土壤修復、水生態修復、景觀工程及建筑設計等業務,探索PPP模式,打造集策劃、規劃、設計、研發、施工、資源循環利用以及環境設施運營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該公司把土壤修復作為核心業務及產業化方向之一,已經具備一定實力,自主研發出了土壤修復固化穩定化藥劑。
中國建筑 2014年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簽訂合作協議,此前也同中國科學院土壤修復重點實驗室進行技術合作,撥專項經費研究重金屬污染土壤電動修復和有機污染土壤的化學處理技術,對土壤修復業務十分看重。同時,其子公司中國建筑發展有限公司四大業務領域中也包括了土壤修復。
中鐵建 中國鐵建股份公司旗下的中鐵二十三局集團于2013年成立全資子公司,中鐵建生態環境設計研究有限公司。專注于生態環境工程研發、設計、施工、咨詢、投融資。在其業務板塊中包括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對礦區污染場地修復、污水廠污泥無害化處理、油氣田鉆井廢棄泥漿處理等技術開發研究,現有技術包括污水廠污泥生物無害化處理技術、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深度固化穩定化處理技術、固體廢棄物堆放/處置場地修復技術。
葛洲壩 不差錢的中國葛洲壩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選擇以并購企業的方式快速進入土壤修復行業。2012年葛洲壩收購中固科技,成立了葛洲壩中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水體生態修復、污染土壤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專利產品及技術應用,是集技術研發、設計、咨詢、工程總承包及運營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高新技術企業。葛洲壩集團的環保布局涉及水務、重金屬污染場地治理、固廢處理、再生資源回收再利用、
新能源、環保裝備制造等板塊,大環保產業鏈正日趨完善。
徐工機械 2015年8月,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出資設立徐州徐工環境技術有限公司,進軍環境保護產業,旨在把握住國家巨量投入環境治理產業的歷史性機遇,同時培育打造工程機械之外的戰略新業態和增長新亮點。集團計劃在“十三五”末期將環境產業打造成為徐工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公司注冊資本1億元,業務包括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修復等工程的設計、建設,以及相關設備的研發、制造。
潤邦股份 江蘇潤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傳統行業低景氣的背景下謀求轉型設立潤禾環境,2016年收購正潔環境,加速環保領域布局,打造高端裝備與
節能環保雙輪驅動發展模式,成為以工業污水治理為主線,VOCs治理、土壤修復和污泥處理為支撐的專業環境服務方案提供商。其收購的正潔環境主營業務為環保藥劑、環保工程和環保運營,曾收購了尼傲環境進軍環境監測,同時布局土壤修復和VOCs。
華儀電氣 華儀集團控股的華儀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12月與全資子公司華儀科技共同出資設立華儀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其中華儀電氣占比99%。該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污
水處理、污染土壤生態修復、大氣環境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生態工程領域的項目投資、投資管理、股權投資、投資咨詢服務。
雖有諸多進入者,但也不乏悄然退出者。2015年10月,中聯重科環境集團副總裁公開表示公司有意進軍土壤修復行業。11月,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就與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政府簽訂縣域全環境保障體系建設運營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未來將開展包括土壤修復的縣域環境整治。公司此前收購了意大利納都勒公司,為土壤修復業務提供技術支撐。但2017年5月,中聯重科意外拋出了剝離環境產業板塊的計劃,打包其環衛業務部門的資產,并注入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有限公司(下稱環境公司),隨后向四位投資方組成的聯合體出售其80%股權。聯合收購體以116億元的總價購得環境公司80%股權,其中盈峰控股獲得51%股權,剩余的29%由另外三方分得。公司表示僅依靠自身積累,短期內難以為環境運營業務的快速發展提供充足支持。
雖說巨頭們都是財大氣粗揮金如土,但是跨界土壤修復也不是那么容易。大企業有其優勢,但中小企業同樣可以憑借保持核心競爭力在修復行業市場中分一杯羹。尤其是如今我國土壤修復市場逐漸呈現出中小項目增多的趨勢,對于眼中緊盯著大型項目或PPP項目的大型企業,中小項目的吸引力是不夠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