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龍崗區丹竹頭片區的杜小姐收到了一份小區物業發放的《深圳市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這份《指引》通過清晰的圖文,向市民介紹了如何將家庭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投放。
這份《指引》從6月3日起在我市10個區(新區)同步發放。從“提倡分類”時代到走向“強制分類”時代,深圳為城市綠色可持續發展添新動力。
首創生活垃圾大分流處理體系促進資源利用
龍華區餐廚
垃圾處理廠沼氣發電了;“深圳垃圾分類”微信公眾平臺升級,支持小區物業在線預約清運大件垃圾了……近期,無論在綠色環保發展、垃圾資源化利用方面,還是方便市民垃圾分類上,深圳生活垃圾分類又有了多項新進展。
餐廚垃圾和大件垃圾均是深圳率全國之先建立的八大類垃圾分流處理體系中的內容。還有有害垃圾、廢舊織物、年花年桔、綠化垃圾、果蔬垃圾、玻金塑紙共計8類,均從日常垃圾中分流出來,旨在打通資源類垃圾回收渠道和機制,在前端能夠最大化資源利用,通過專業化分流處理手段最大限度為末端焚燒與填埋“減負”。
記者了解到,目前,深圳8大類垃圾分流處理體系已初步建成并在不斷完善,日處理量不斷攀升。
據統計,深圳餐廚垃圾總處理能力1130噸/日,目前收運處理量約900噸/日,占全市餐廚垃圾總產生量約50%。今年截至8月初,全市共設置廢電池專用回收箱約21800個,回收廢電池約8噸,共設置廢燈管專用回收箱約12100個,回收廢燈管約31噸。全市共設置廢舊織物回收箱約2200個,回收廢舊織物4噸/日。全市15個場所分流處理果蔬垃圾80噸/日。
同時,全市年花年桔和大件垃圾已經實現上門預約清運。依托大件垃圾投放點,全市所有街道已實現年花年桔定點投放、預約清運、資源利用處理。2017年春節共回收年花、年桔約181萬盆,較2016年增長約114%。
《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提升市民參與度
健康綠色的生活環境是民之所向、民之所愿。只有當市民、家庭都參與進來做好垃圾分類時,強制分類才有意義,垃圾分類的全民時代才能真正到來。今年6月3日上午,一場名為“全民分類時代˙邀您共同見證”的發布會在深圳舉行。會上,《深圳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正式對外發布并向市民發放。
截至8月,各區(新區)積極印制分類指引發放到全市,主要通過社區、物管、義工、NGO組織以及專業公司等入戶發放或投放到信箱,并向居民詳細講解指引內容,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眼下,各區(新區)在加緊派送《指引》給每家每戶的同時,也在加快布局住宅區(城中村)生活垃圾分類設施——大件垃圾及年花年桔投放點、廢舊織物投放點、有害垃圾和玻金塑紙投放點、其他垃圾投放點,待今年10月份設施配備到位即啟動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
此外,遍觀許多垃圾分類做得好的國家和地區,有一條共性經驗和啟示是,法律先行,通過嚴格的立法和執法保障來推動。深圳在認真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先進經驗,已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地方立法計劃。目前,《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條例(草案)》已初步形成,正在研究、推進階段。這意味著不久的將來,深圳將用法治的強制力推動強制分類,用嚴格的罰則保障強制分類的推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生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