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總結了“十二五”期間鋼鐵工業
節能取得的成就,從能源管理、技術創新、結構節能等方面重點剖析了目前鋼鐵工業節能存在的主要問題。在分析“十三五”鋼鐵工業面臨形勢的基礎上,重點分析了“十三五”期間鋼鐵工業的節能潛力,提出節能目標,總結了重點任務,最后從推進綠色制造、完善財稅金融支持、加大節能技術研發創新和推廣、加強能源管理等方面對“十三五”期間節能工作提出了有關政策建議。
引言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資源環境約束性指標進一步加強。《綱要》提出,“十三五”時期單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5%,萬元GDP用水量下降23%,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同時提出到2020年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t標準煤以內,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m3以內等總量控制預期指標。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持續升級,中國能源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問題仍是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節能減排依然形勢嚴峻、任務艱巨[1-2]。
鋼鐵行業作為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十三五”期間面臨的節能減排壓力仍然很大。從鋼鐵行業和企業發展現狀來看,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為8.04億t,同比下降2.3%,為1982年以來首次下降;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64億t,同比下降5.4%,為1996年來首次下降。鋼鐵生產消費已過峰值,進入了弧頂下行區,產量、消費量“雙降”標志著中國鋼鐵行業進入了減量發展新紀元。2015年,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由盈變虧,全年虧損645億元,虧損面超過50.5%,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大中型鋼鐵企業首次出現年度總體虧損[3-7]。
從國家對節能形勢和企業內在經營情況來看,未來“十三五”節能減排仍是企業重點工作之一。本文將在總結中國鋼鐵行業“十二五”節能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提出中國鋼鐵行業節能工作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并展望“十三五”節能形勢[8-10]。
1“十二五”鋼鐵行業節能成績
面對“十二五”期間不利形勢,鋼鐵行業節能工作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1)為全國和工業節能目標的完成做出巨大貢獻。“十二五”期間,鋼鐵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24.5%,超額完成工業節能規劃的目標,比單位GDP能耗下降比率低了6個百分點,為全國完成節能目標做出了巨大貢獻。鋼鐵行業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情況如圖1所示。
從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幅度來看,“十二五”期間,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了5.48%,超額完成“十二五”工業節能規劃提出的下降4.1%的節能目標(圖2)。
(2)技術和裝備水平大幅提高。全國重點統計鋼鐵企業先進裝備水平的焦爐、高爐、轉爐占總產能的比例分別達到了49%、65%和61%。燒結余熱發電機組已建和在建數量超150套,普及率超過30%;干熄焦、干式TRT和轉爐干法除塵的配備率大幅度提高。總體來看,鋼鐵行業干式TRT、干熄焦、燒結余熱發電等關鍵共性節能技術已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
(3)主要能耗指標逐步降低(表1)。“十二五”期間焦化工序能耗指標下降了6.1%,燒結工序能耗指標下降了10.4%,煉鐵工序能耗指標下降了5.0%,均有明顯下降,轉爐冶煉工序能耗下降了11.44kg標準煤。主要生產工序的能耗限額限定值達標率大幅提高,2015年燒結工序能耗企業限定值達標率為96%,煉鐵工序能耗企業限定值達標率為95%,轉爐工序能耗企業限定值達標率為60%。
(4)低溫余熱資源利用水平得到提升。“十二五”期間,焦爐煤氣、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的利用率分別提高了0.7、3.2、9.5個百分點(圖3),代表二次能源利用水平的企業自發電比例提高了8個百分點,企業噸鋼轉爐煤氣回收量提高了33.3%(圖4)。此外,焦爐、燒結、高爐、軋鋼等工序產生的中低溫余熱資源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5)能源管理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十二五”期間,在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鋼鐵企業已建和在建能源管控中心數量超過90家,預計形成節能量約520萬t標準煤。隨著一批能源管理中心項目的建成,促進了鋼鐵企業兩化融合,提高了企業能源管理的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了鋼鐵行業能源消費精細化管理示范效應,為政府節能監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大氣污染防治、企業自身節能減排等工作奠定了基礎。
2面臨的問題
雖然“十二五”期間鋼鐵行業節能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1)節能重視程度仍然不夠,能源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中國鋼鐵企業數量眾多,既有先進的企業,但同時也存在大量管理水平落后的鋼鐵企業,這些企業領導層對節能工作的重視程度仍然不夠,節能管理機構層級偏低,多數企業沒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能源管理體系。企業用于專職節能管理人員數量偏少甚至只有兼職,能源計量器具配備率普遍不足。此外,受能源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節能項目的投入收益率減少,回收期加長,企業節能的積極性有下降的趨勢。
(2)節能管理的體制和機制不完善。整個社會未形成與節能約束性目標相適應的政績考核體系和財政稅收體制。能源價格沒有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代價,有利于節能的財政、稅收、金融等經濟政策還不完善,節能法規不健全,基于市場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還沒有形成,鋼鐵企業缺乏內生動力。
(3)技術創新難度大。干熄焦、高爐爐頂壓差發電、燒結余熱發電、全廠富余煤氣發電等常規節能技術普及度已經很高,上升管余熱回收、焦爐煤調濕、鋼鐵渣余熱利用等節能技術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節能新技術的自主研發和創新難度大、進度慢。
(4)結構節能潛力未能發揮。“十二五”期間,中國電爐鋼產量占全國粗鋼產量的比例呈下降趨勢,鐵鋼比上升了約0.3,煉鋼廢鋼綜合單耗下降約20%,這說明鋼鐵行業電爐鋼短流程并未得到發展,流程結構進一步偏“長”,從結構節能來看,對整個行業是負貢獻。此外,鋼鐵原料條件進一步惡化,高爐入爐品位和燒結礦品位分別下降了3.7和1.1個百分點,嚴重影響了燒結固體燃料單耗和高爐燃料比。
3面臨的形勢
“十三五”時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決定性階段,是促進經濟全面綠色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實現國家碳強度控制目標(40%~45%)的“收官期”。鋼鐵工業是中國能源消費的最主要領域,要把鋼鐵工業節能作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率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的主攻方向,作為促進鋼鐵工業綠色轉型發展和企業降本增效的主要途徑,作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能源消費進入新常態,“十三五”時期,鋼鐵工業節能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1)化解過剩產能為鋼鐵工業節能提供新契機。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改革和“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總體要求,鋼鐵行業將在未來化解1億~1.5億t產能,其中明確提出要以環保、節能、安全、質量等措施化解過剩產能。鋼鐵企業能源消耗大,環境排放總量大,能耗限額新標準對企業能耗達標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鋼鐵企業今后走綠色發展之路勢在必行。
(2)生態環境治理和應對氣候變化給工業節能帶來新壓力。鋼鐵工業作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及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過快增長的關鍵行業,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的雙控制,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實現“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的國際承諾,對加快鋼鐵工業節能形成了“倒逼機制”。
(3)節能意識下降和能源價格下跌對鋼鐵工業節能提出新挑戰。隨著能源需求回落,供需形勢呈現總體寬松,地方政府和企業節能意識有所下降,對節能工作的資金投入力度有所減弱。煤炭、原油等能源價格的大幅下跌更使得企業對實施節能項目的內生動力尤為不足。
(4)行業整體經營形勢困難為鋼鐵工業節能帶來不利影響。整體來看,近年來鋼鐵企業整體經濟效益不容樂觀,經營相對困難,虧損面很大,負債率偏高,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用于節能減排上的投入受到嚴重影響。
(5)節能監管趨于常態。項目建設前的節能評估、事中事后監管,企業每年能源利用狀況檢查,能源審計等將成為常態化,國務院對鋼鐵行業能耗專項督查及全國節能監察工作的進一步深化,將對鋼鐵行業的日常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企業只有真正加強日常能源管理,才能避免疲于應付。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