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在光山縣寨河鎮羅湖村緊鄰省道的一片綠色秧田里,成群的鴨鵝在悠閑地覓食,周圍筑起了藍色的擋板。在這片大約100畝的土地上,兩年之后,光山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就將建成。
同一天,位于光山縣小潢河南岸的新污
水處理廠建設工地上,廠房已基本建成,后期管道對接正在進行。“8月份就能正式運行。”正在工地上忙碌的嘉園環保項目經理孔永釧說。
光山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和新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均采取了PPP模式,前者還被列入財政部PPP第三批示范項目。“這兩個項目都是為了解決刻不容緩的問題而尋求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光山縣公共事業局副局長蔡大全說。
由于城鄉發展迅速,光山縣現有的垃圾填埋場庫容已不能滿足居民生活
垃圾處理需要。面臨同樣窘境的是,該縣污水處理廠現有日處理能力2.5萬噸,僅能滿足舊城區日常需要,已無力承擔新區的污水處理。
光山縣去年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只有5億元,財政支出卻面臨著脫貧攻堅、經濟發展等諸多重要任務。“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下,可有效彌補當期財政投入不足,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債務風險。所以,污水和垃圾處理廠的建設采用PPP模式是最佳選擇。”光山縣財政局副局長唐繼坤說。
PPP模式的運用使財政困境得到緩解。光山縣垃圾焚燒發電廠總投資約6億元,設計處理垃圾能力為1200噸/日,先期投資3.2億元。按照協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標社會資本方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被授予30年的特許經營權,負責項目建設、運營和維護,政府方對項目進行績效考核付費和監督。
垃圾發電廠選址在光山、潢川、息縣三縣交界處,建成后即可接收三縣的城鄉生活垃圾,年處理生活垃圾40多萬噸,年發電量約1.3億度,可為5萬多戶居民提供家庭用電。作為龍頭項目,該項目還將帶動光山縣靜脈產業園區建設全面提速。
2016年10月,財政部發布通知,明確提出在確定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領域,堅定推行PPP模式強制應用試點工作,力爭新建項目100%采用PPP模式。在此背景下,光山縣的垃圾和污水處理建設同時采用PPP模式,不僅嚴格執行國家政策,找到符合實際的模式,更帶來許多新思路、新變化和新啟迪。
垃圾焚燒發電是綠色環保項目,從國內近幾年的技術來看已經相對成熟,但在各地卻屢屢遭遇落地難,關鍵在于當地群眾對于垃圾焚燒排放氣體是否有害顧慮重重。
為消除群眾的擔心,光山縣政府和上海康恒特意組織了選址區附近村民前往上海、珠海已建成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參觀,還組織專門講座,普及環保知識。“將來我們會在廠區設立大屏幕,所有指標實時更新展示,并同省環保廳聯網以利監督。”康恒項目公司副總經理易碧丹說。
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的審批手續比較繁瑣,“但是光山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審批僅用了一年時間,速度之快在國內業界是少見的。”易碧丹由衷地贊嘆。
事實上,PPP模式改變了政府觀念。“在選擇社會資本方時,我們看重企業是否有社會責任感。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政府也會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光山縣縣長王建平說,“放管服”改革在此次PPP模式運作中充分展現了政府審批項目的高效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