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PM2.5的最新數據,又吸引了各界的眼球。
本周三(19日),環境保護部通報上半年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細心的人注意到,上半年,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0.7%,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4.3%;PM10濃度為1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2%。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解釋了PM2.5、PM10“雙升”的原因:上半年,全國發生多次沙塵天氣,影響范圍涉及23個省208個城市。
但剔除了沙塵天氣影響的因素后,6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4%,同比仍下降了7.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有所下降(-3.3%),但PM10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
有專家對記者表示,這說明我國
節能環保仍需加力,節能減排需要更多的創新舉措。
我國有世界最大的節能環保市場,有良好的產業基礎。21日下午,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孫曉華表示,當前,我國節能環保技術快速發展,但總體而言,技術創新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
當日下午,環保部所屬中華環保聯合會與中國節能協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聯合在京宣布,將搭建節能環保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應用的社會化服務平臺,發現并推廣應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與創新成果,解決我國緊迫的資源環境問題。
中華環保聯合會秘書長張永紅告訴記者,上述各方近期將聯合舉辦以“綠色發展、創新驅動”為主題中國節能環保創新應用大賽,側重節能低碳、環境保護、循環經濟、模式創新等四類內容。
張永紅說,從即日起,大賽向全國節能、環保、循環經濟及模式創新領域的企業及創新團隊發出參賽邀請。凡從事節能環保技術與產品的科研生產活動、經營規范、社會信譽良好、具有創新能力和較高成長潛力的企業和團隊均可申請參賽。
“大賽組委會還將通過項目對接、用戶推薦、融資支持、技術合作等途徑,對角逐出的優秀項目進行支持,促進項目產業化。”張永紅對記者說。
去年底,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提出,加快發展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
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數字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新領域、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不斷優化工業產品結構。支持重點行業改造升級,鼓勵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加快節能減排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示范推廣,遴選一批節能減排協同效益突出、產業化前景好的先進技術,推廣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系統集成應用,完善節能減排創新平臺和服務體系。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為不斷提升環保基礎能力,環保部正完善環境標準和技術政策體系,并著手開展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關鍵技術攻關。
環境保護部部長李干杰日前在參觀第十五屆中國國際環保展時明確表示,當前環保工作正處在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也是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要加強環境保護科技支撐,加快成熟適用技術示范和推廣,廣泛開展先進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發展壯大環保產業,在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同時,全力打贏補齊環保短板攻堅戰。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改善環境質量需要加大環保技術的開發和投入力度,大力發展環保產業,推動環保科技落地,探索建立可持續的環保科技交流平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