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海上合作大設想 綠色發展之路尤為關注
發布時間:2017-6-21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中國正通過發布不同維度的政策,將“一帶一路”倡議的雄偉設想變為現實。6月20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以下簡稱《合作設想》)。《合作設想》是自2015年3月2....
中國正通過發布不同維度的政策,將“一帶一路”倡議的雄偉設想變為現實。
6月20日,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海洋局聯合發布《“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設想》(以下簡稱《合作設想》)。
《合作設想》是自2015年3月28日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來,中國政府首次就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海上合作提出中國方案,也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領導人成果之一。
國家海洋局官員6月20日在北京表示,中國政府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致力于推動聯合國制定的《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在海洋領域的落實,愿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一道開展全方位、多領域的海上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的合作平臺,建立積極務實的藍色伙伴關系,鑄造可持續發展的“藍色引擎”。
國家發改委西部司巡視員歐曉理透露,在《合作設想》之后,“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其他新的政策成果也將陸續釋放。
發起“藍碳計劃”
《合作設想》提出,要重點建設三條藍色經濟通道:以中國沿海經濟帶為支撐,連接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經南海向西進入印度洋,銜接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共同建設中國-印度洋-非洲-地中海藍色經濟通道;經南海向南進入太平洋,共建中國-大洋洲-南太平洋藍色經濟通道;積極推動共建經北冰洋連接歐洲的藍色經濟通道。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工經所研究員陳耀分析,相比陸上經濟通道的建設,海上經濟通道的建設難度更大,面臨更多的挑戰。
為此,《合作設想》提出,共同制定若干行動計劃,實施一批具有示范性、帶動性的合作項目,明確了五大合作重點,即共走綠色發展之路,共創依海繁榮之路,共筑安全保障之路,共建智慧創新之路,共謀合作治理之路。
其中,綠色發展之路尤為值得關注。兩部門要求,加強在海洋環境污染、海洋垃圾、海洋酸化、赤潮監測、污染應急等領域合作,推動建立海洋污染防治和應急協作機制,聯合開展海洋環境評價,聯合發布海洋環境狀況報告。建立中國-東盟海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
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提出加強藍碳國際合作。中國政府倡議發起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藍碳計劃,與沿線國共同開展海洋和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監測、標準規范與碳匯研究,聯合發布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藍碳報告,推動建立國際藍碳論壇與合作機制。
所謂“藍碳”,這一概念出自聯合國2009年發布的《藍碳報告》,指的是近岸、河口、前海和深海生態系統中可以保持的碳。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國際合作部主任柴麒敏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這是中國作為世界低碳先鋒大國的積極倡議,有助于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經濟開發的低碳化和海洋生態體系的健康。
積極參與北極開發利用
在綠色發展之路外,《合作設想》提出的共創依海繁榮之路也同樣值得關注。
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合作上,中國提出要與沿線國合作開展資源調查、建立資源名錄和資源庫,協助沿線國編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并提供必要的技術援助。引導企業有序參與海洋資源開發項目。積極參與涉海國際組織開展的海洋資源調查與評估。
《合作設想》要求,與沿線國共建海洋產業園區和經貿合作區,引導中國涉海企業參與園區建設。
“相比陸上的各種園區和經貿合作區,海上未來的發展空間很大,這既是建設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大重點,也是中國涉海企業的新業務方向。”陳耀指出,比較好的突破方法就是盡快做出一些典型的國際示范項目。
在推進海上互聯互通上,《合作設想》要求,完善沿線國之間的航運服務網絡,共建國際和區域性航運中心。通過締結友好港或姐妹港協議、組建港口聯盟等形式加強沿線港口合作,支持中國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沿線港口的建設和運營。推動共同規劃建設海底光纜項目,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
陳耀指出,“由于中國在海外港口的建設實際上已經落后于一些歐美國家,因此建議招商局、中交建、中鐵等企業在海外積極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的建設運營,以彌補中國的短板。”
資料顯示,招商局已經布局了一些海外港口,目前主要分布在吉布提、斯里蘭卡、多哥和澳大利亞等國家。
此外,中國在《合作設想》中表示,積極參與北極開發利用,中國政府愿與各方共同開展北極航道綜合科學考察,合作建立北極岸基觀測站,研究北極氣候與環境變化及其影響,開展航道預報服務。支持北冰洋周邊國家改善北極航道運輸條件,鼓勵中國企業參與北極航道的商業化利用。
同時,中國愿同北極有關國家合作開展北極地區資源潛力評估,鼓勵中國企業有序參與北極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加強與北極國家的清潔能源合作。積極參與北極相關國際組織的活動。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