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的何享健是一個“可怕”的順德人。他和23位居民們集資5000元,創辦了“北街辦塑料生產組”,在此基礎上發展壯大的“美的”今年預計的銷售額將突破900億元。
數字并不能說明一切。但何享健的“可怕”就在于,當大多數中國人還不知道“民營企業”為何物時,他已經意識到企業要進行產權改革。這使美的成為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并由此走上了一條現代企業之路。
何享健的“可怕”還在于,在九成民營企業都為家族性企業的中國,美的集團的決策層里并沒有他的親屬。“一個都沒有。”何享健強調,美的集團最后的CEO都會是職業經理人,家族只是一個股東。
何享健的“可怕”更在于,一部三十年中國企業史中,多少企業起起落落,他卻“巋然不動”,帶著美的穩健地走到今天。他說:“寧愿走慢一步兩步,也絕不能走錯半步。”
順勢起步:為鉆石牌風扇加工零配件
記者:在中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中,順德模式曾經名動一時。我們注意到,順德很多企業都是從家電起步的,包括美的,從生產藥用玻璃瓶和塑料蓋,到電機小配件、電扇,再到“白家電”巨頭。不約而同選擇家電,為什么?
何享健:主要原因是順德與港澳交往比較早,港澳同胞回家鄉所帶的東西就是家電。我覺得家電必然會成為實實在在的大市場。另外,改革開放后,外商來中國來順德搞投資,搞合資的大部分也選擇家電行業。我們自己一開始給國有企業廣州鉆石牌風扇加工零配件,從家電起步,也符合當時的工業基礎。
我記得在1982年我們從澳門買回來一臺“鴻運扇”。這種學名為塑料轉頁扇的風扇當年國內還沒有,幾年后,鴻運扇就紅遍了全國,并且美的轉頁扇開始出口香港。1984年,我在日本考察時發現我們的生產設備工藝比較落后,就引進了高速沖床,這是中國第一臺高速沖床。其后我們不斷地引進設備,買產品回來進行仿造。
薪酬改革:保衛科長工資高過公安局長
記者:美的是當年廣東省政府確定的全省首批8個內部股份制改造企業試點單位之一,而當時一些比美的規模大、名頭響的企業都觀望,為什么美的會主動提出產權改革?
何享健:當時我本人有一個很清晰的概念:產權不清晰,企業很難按照市場行為、企業的方式去進行管理和發展。所以當時有一個愿望和目標,就是要使企業按市場的思維模式去管理經營,自己要把握企業的命運。股份制改造是個手段,可以通過這個手段來解決這個問題。其次,股份制改造后企業可以按照市場化的手段調動團隊和員工的積極性。其實,當時我理解也不深,但明確有一條,產權改革是向企業發展的正確的方向。
當時企業投資要通過審批,管理人員的薪酬標準要批準。我記得當時有一些關系到干部員工利益、個人調動的問題,動不動就有人寫信告狀,政府什么都加個意見,派人調查。一個員工工作調動,不滿意,寫信給鎮政府;工資不滿意,又寫信給鎮政府。我們北滘當時有個外資企業,該企業也是公有的,鎮政府也就什么都加意見,什么都派人調查。
記者:當時美的的薪酬狀況是怎樣的?
何享健:當時美的的薪酬并不足以很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更談不上留住人才。
因此,在1992年、1993年的時候我就計劃大幅度調整管理人員的工資,比原來提高50%到1倍。我去跟鎮黨委書記商量,遞了個方案給他。他很坦率說:不同意。理由是:這鎮里機關的拿多少錢,教書的拿多少錢,你一個保衛科科長工資比我公安局局長的還高?絕對不可能!
我能理解他,但我也和他講道理。企業競爭需要留住人才,需要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需要有市場化的激勵機制,薪酬上調勢在必行。談話的結果當然是最后沒有結果,但我最后還是實施了。大概過了一年后,鎮黨委書記對我說,“還是你正確”。
2004年:規定“一年都不談新項目”
記者:30年來,當年很多與美的一同起步的企業,在改革和發展中都遇到了一些問題,美的一直保持穩健的發展,到底有什么秘訣?
何享健:首先是必須按照管理、經營企業的思維、思路去處理企業發展的問題。第二,企業的發展戰略要把握好,定位之后不要三心二意。第三,企業應該敏感的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根據每一個不同時期的外部環境變化調整企業內部組織體系,通過不斷的創新和改造令企業內部組織體系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達到企業新的成長。第四,在每一個時期都要擁有最優秀的團隊,這個團隊本身也不斷要提高,不斷學習、不斷調整。還有一點,就是利益機制要處理好。搞平均主義肯定不行,進行差異化分配是大勢所趨,但差異化分配處理不好也容易導致矛盾和內訌。在這一點上我不說自己有一百分,但我非常重視,并且處理得還可以。
另外,要處理好集權與分權,這也是非常復雜微妙的。最后從戰略上,要警惕產業多元化,產品多元化都不容易,產業多元化就更加難了。
記者:很多中國企業都掉入了多元化陷阱之中,當時美的也受到過誘惑吧?
何享健:2004年我們經營狀況比較好,往往經營狀況好管理層包括自己就會有一些飄飄然。幸運的是我們很快就冷靜下來,預感到要出問題,所以在談的十個八個項目最后全部都取消,并在企業內部提出:“一年都不準談新項目。”寧愿走慢一兩步,不能走錯半步。
當時資金不足、資源不足、管理能力不行,影響到家電主營產業,這就要出問題了。所以當時要求不管前期投入多少都要全部停下來。我們要實實在在把家電產業做好。冷靜地發展、瀟灑地發展。(笑)
記者:最近海爾進入房地產業,這一舉措被一些專家稱為“不專心”,美的也有房地產業吧?
何享健:我們前幾年才進入房地產業,一年也就七八個億,在本地順德收購的。我們并沒有把房地產作為主營,不是作為重點發展,只是充分調動自己的資源優勢。原則是從資源投入等方面都不能影響家電主業。在這個前提下,房地產業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這是十多年前就定下的戰略。
國際化:拳頭產品要穩居世界前五
記者:根據美的2008年~2010年戰略規劃,美的的目標是實現不含稅銷售收入1200億元、主導產品居于全球領先地位、全球前五位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白電類電器制造企業集團,沖擊世界500強。
對于“500強”,您怎么看?
何享健:只有更多大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才能體現出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大企業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表現。美國如果沒有這么多大企業,哪有這么威水。中國應該有更多的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但我們需要有更多競爭性的產業,非壟斷的企業更多進入世界500強。僅僅有壟斷企業和國有企業,不能全面代表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亮點。
美的國際化戰略可以說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由之路,企業要尋找全球一體化的市場空間,市場全球化、產品全球化、生產制造也要全球化、品牌要全球化,人才也要全球化。我們是按照美的發展的實際,一步步國際化、全球化。2006年,美的第一個境外投資建廠項目在越南平陽省新加坡工業園奠基,現在我們將繼續投入第三期建設。美的會繼續加大在成本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嘗試建立生產基地,不排除考慮在海外收購符合我們條件的、風險不大的當地企業。
“三權分立”管理層沒有一個是我的親屬
在家里,何享健不準家人談公司的事,他的兒子沒在公司任職,而太太作為當年23個創業者之一,1993年被他勸退時還只是一個倉庫管理員。他多次強調,美的集團最后的CEO都會是職業經理人,家族只是一個股東。
記者:中國的民營企業九成都是家族企業,所以美的“三權分立”的企業管理模式真的很讓人驚異,您是怎么考慮的?
何享健:美的堅決不搞家族企業,通過所有權、經營權和監督權三權分立來實現規范治理。我的家人現在全部沒進美的管理層,在管理層里面是看不到我的親屬的。美的是通過制度來保證這家公司的發展,不是靠個人,而是靠團隊。
我最關注的是企業戰略和業務結構,企業戰略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所在。我也關注企業的團隊狀態和團隊能力,保證每一個時期都擁有最優秀的團隊,企業才能持續發展。資產質量,財務指標,包括毛利率、凈利潤、股東回報都是我每時每刻關注的事情。每天早上10時,我第一時間就看報表,現金流、應收賬款、庫存、未收賬款,是不是有超支,為什么?哪一個單位是超支的等等。
我喜歡出國,喜歡多聽多看多想。十天二十天,我不帶手機也可以。企業運作靠團隊,我現在沒有什么不放心的。因為“美的”一直以來不是靠個人的權威命令,而是靠制度流程和團隊,他們不用等我命令去干事。“美的”也不存在誰接班的問題,誰有能力誰坐這個位置。
何享健
高級經濟師,廣東美的集團董事局主席。1992年毅然推動美的進行股份制改造,并于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由鄉鎮企業改組而成的上市公司;1997年推動事業部制改造,為集團“二次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9年在全集團范圍內推行員工持股制,促使產權和分配機制改革,使員工和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2001年完成了公司高層經理人股權收購,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