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銀隆
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魏銀倉等新能源產業精英亮相央視《對話》欄目,共同探討在能源變革背景下我國新能源產業的“亮點”與“痛點”。
董明珠為何對銀隆新能源勢在必得?還拉著王健林、劉強東等行業大咖一起投資?銀隆新能源的優勢在哪兒?能否突破“最后一公里”的儲能難題?答案即將揭曉。
小科普:什么是“最后一公里”
儲能不僅對常規電網具有調峰調頻、增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能力,能夠提高電力系統的經濟運行水平,也是實現可再生能源平滑波動、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消納和接入的重要手段。同時,它更是分布式能源系統和智能電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能源互聯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于我國2020年碳排放強度下降45%的目標實現具有極為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被稱為支撐能源變革“最后一公里”的儲能技術,緊緊牽動著新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董明珠:看好銀隆儲能技術,為品質爭吵
在節目中,董明珠表示自己極其看好儲能技術,在格力的家電版圖里,唯獨缺少的就是儲能,如果一個家庭能有儲能技術,還能減少資源浪費。
儲能技術的重要性呼之欲出,且愈發重要。以打造儲能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為核心業務的銀隆新能源,無論在技術領域,還是安全性方面,在國內新能源領域都是數一數二的,其鈦酸鋰電池與知名跨國企業齊名,達到了世界級水平,確保了新能源產品開發第一條底線——安全性。銀隆新能源,自然成為了董明珠進軍新能源領域的不二選擇。
談及中國汽車產業的品質問題,董明珠說:“中國不僅是銀隆,汽車業存在粗制濫造的缺陷。”正因為如此,董明珠對于銀隆造車的品質把控極其嚴苛,細節管理標準苛刻,檢測要求嚴謹。她透露,為了品質與魏銀倉“吵了一架”。
關于車的縫隙,她要求必須做到無縫對接,魏銀倉則舉例日本價值90萬的車也無法做到,董明珠認為,以銀隆的價格,能做到90萬的品質,那就是銀隆的水平!
董明珠對于工業細節的要求極高,微小的瑕疵都絕對不放過。魏銀倉講述了一個細節:“眾所周知,車運行起來是有響聲的,這點董總絕對不放過。我們晝夜加班,無論什么手段,都要徹底解決。”
董明珠孜孜不倦對品質的“捶打”,魏銀倉坦誠,這是對銀隆上萬員工的壓力。同時,董明珠與格力對于品質的完美追求,也促使了銀隆的發展速度變得更快。所以,魏銀倉表示“雖苦猶榮”。
魏銀倉:銀隆儲能技術,就差臨門一腳的完美
在節目中,魏銀倉介紹了銀隆儲能產品的技術現狀。眾所周知,儲能技術的“五角星”分別是: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能、充電時間、耐寬溫。魏銀倉表示:“銀隆的儲能技術就差臨門一腳的完美——能量密度,但這個技術也一直在進步。”
他甚至把銀隆鈦電池帶來了現場,讓大家親眼見證他們的進步。“5年前,同樣這個體積,電池只有20安時,現在還是這個體積,做到了40安時。這代表著銀隆的能量密度在不斷提高,能量密度提高的同時,也解決了充電時間、安全、壽命、耐寬溫。”
據悉,銀隆鈦具備6分鐘快充放、耐寬溫(-50℃~+60℃)、30年循環使用壽命、不起火不爆炸的高安全性等多種技術特性和優勢。第四代銀隆鈦電池較第三代能量密度提升60%,成本下降40%。另外,銀隆的氫鈦動力總成研發成功,投入市場化應用與推廣,潛力相當巨大。
“就像球賽,我已經進了四個球,就差一個球,而且這個球離球門越來越近了。”魏銀倉說。
節目里,董明珠還與儲能產業業界精英討論了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充電樁建設、如何突破新能源最后一公里儲能等問題。對于兩方的合作,現場嘉賓大多給與了正面評價。
李俊峰(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原主任):董小姐把銀隆比喻為“沙子里的金子”,但是把有價值的東西培養成金子和鉆石,才是最關鍵的。5年后看銀隆的發展,做成了精品,董明珠才是真正的成功。
饒陸華(深圳市科陸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總和格力的生產管理、質量管理和精密制造是世界聞名的,對銀隆的市場開拓和生產管理、品牌形象和全面提升都有巨大的好處。
劉金成(惠州億維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動力電池產業,是技術、資金和管理缺一不可,董總將這些結合了,還要加上良心,因為電池是良心產品。
柳崇禧(協鑫集團副總裁):他們兩人的選擇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董小姐想再造一個格力,一定要選擇一個大的產業,那就是新能源產業。
陳博(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產業型投資人能把管理經驗等資源更多地嫁接給被投資企業,幫助它成長,董總與銀隆的投資是一個有意義的投資。
當被主持人提問,由從前的“走路”,到如今的“跑步”甚至“沖刺”,銀隆能夠勝任嗎?魏銀倉表示“盡力而為”,董明珠立馬強調:“作為公司一把手,在其位謀其職,一定要用極致眼光要求你的隊伍!”
董明珠強調,銀隆要改變過去的觀點:“不是擁有先進技術就可以坐食山空,做到極致未來市場才是你的。”霸氣言論引來現場陣陣掌聲。難怪魏銀倉有了這樣總結:董明珠的投資讓銀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