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土壤污染嚴重, “土十條”打開千億市場空間
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較晚, 整體土壤環境不容樂觀。 我國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較晚, 2014 年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總超標率為 16.1%。 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 19.4%,將近 1/5 的耕地被污染。
我國土壤污染超標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土壤污染程度分布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工礦業廢棄地問題突出,污染類型以無機物為主。 從土地利用類型來看,重污染企業用地、工業廢棄地以及工業園區污染情況非常嚴重,其超標率分別為 36.3%、 34.9%、 29.4%;此外, 林地、草地土壤點位超標率分別為 10.0%、 10.4%。從污染類型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重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 82.8%。從污染物超標情況看,鎘、汞、砷、銅、鉛、鉻、鋅、鎳 8 種常見無機污染物點位超標率分別為 7.0%、 1.6%、 2.7%、 2.1%、 1.5%、 1.1%、 0.9%、 4.8%。
我國無機污染物超標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土十條” 拉開土壤修復大幕, 提出階段治理目標。 2016 年 5 月 28 日,國務院印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拉開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大幕。“土十條”共分 10 大任務, 35 項要求,提出了未來土壤修復的目標:到 2020 年,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 90%以上; 到 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 95%以上,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 95%以上。
“土十條”或將打開千億治理修復市場空間。“土十條”提出在 8 個污染耕地集中省份優先組織開展治理與修復,并于 2016 年底前在臺州、黃石、常德、韶關、河池和銅仁六地啟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另外,在 2020 年底前分批實施并完成 200 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我們假設臺州等 6 個防治先行區各投資 2 億元, 200 個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各投資 3000 萬元, 總共將帶動財政撥款 72 億元。此外,“土十條”還提出到 2020 年,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達到 1000 萬畝,假設按照平均每畝污染處理 1 萬元測算,將形成 1000億元的治理修復市場空間。
2. 監管日趨規范, 項目數量規模大幅提升
政策逐步落實,監管日趨規范。“土十條”屬于綱領性文件,《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后續文件將跟進落實,目前《土壤污染防治法》 草案征求意見稿已出臺,有望于 2017 年底前公布。 2016 年 8 月,財政部與環保部聯合發布了《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該政策為“土十條”配套政策之一,明確了五大專項資金支持領域, 未來將切實推動土壤修復工作的開展。 隨著后續政策文件的出臺和落實,政府對于土壤治理修復的監管將逐步規范。
“土十條” 出臺后土壤污染治理相關政策文件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試點陸續啟動, 項目規模數量驟增。 2014 年以來,政府頻繁發布和土壤防治相關的技術導則、行動計劃,顯示出對土壤防治問題的日益關注。同年,國家在浙江臺州、湖北大冶、湖南石門、廣東韶關、廣西環江和貴州銅仁等地啟動了典型區域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 據統計, 2014 年土壤修復工程項目數量和投資金額同比上漲 42.8%和 13.3%; 根據《2015 中國土壤修復發展白皮書》, 2015 年全國土壤修復工程項目超過 100 個,合同簽約額達到 21.28 億元,比 2014 年的 12.74 億元增長 67%。
我國部分土壤污染綜合治理項目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土壤修復項目投資規模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我國土壤修復領域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