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稱河北地區有多個工業污水滲坑,其中最大的滲坑約17萬平方米。環保部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目前已經掛牌督辦要求各地立即對滲坑土壤、水體、周邊地下水展開監測,快速處理此類問題,減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地方政府也積極進行環保服務采購招標,目前靜海區還剩余3個滲坑,廢水治理設備也正在安裝調試。
受此消息刺激,今日環保類股票大漲。畢竟,這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是一個開拓市場業務的大好機會。以大城縣政府為例,該縣的兩個滲坑治理工程預算就高達3848萬元,希望能夠聘請經驗豐富的環保治理公司,針對土樣、水樣檢測結果,有針對性的開展土壤、水體治理工作,足見當地政府對環保工作的重視。
以此為契機,京津冀地區的污
水處理、環境保護力度有望加碼。區域內的環保治理、污水處理、土壤修復公司,將會直接受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環保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的分析,“十三五”期間我國環保市場的規模有望達到17萬億元,遠超“十二五”期間的4.5萬億元。
如今環保產業的利潤水平遠高于其他行業,因此也有不少企業進行跨界轉型。例如中國中車就在活性炭、村鎮污水處理系統等領域進行布局,目前已經在常熟農村地區建立了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生產及研發基地。
而中石化也成立了環保公司,結合“
節能環保”理念,系統地解決了石油開發項目中存在的環保問題。這也是從細分領域入局環保行業的典范。
這些“跨界者”的入局,將會對當下我國環保市場的格局造成重大影響。但是長遠來看,行業充分競爭局面的出現,更有利于加速行業的并購整合與技術升級。
不過總體來看,我國整個環保行業仍舊不成熟,行業規范不完善、政策也有一定欠缺,企業層面也過于注重短期利益:例如一些新進企業缺乏公司發展規劃,停留在解決當下生存問題的階段,只能進行低價競爭,長此以往勢必會給行業造成不利影響。而未來產業結構的調整,鯰魚效應的影響下,企業需要進一步提高研發水平,注重服務品質,才能在市場上具備核心競爭力。
總體來看,我國環保產業面臨著發展的契機,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為投資者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機會,不管是針對市政環保還是家庭衛生,或者工業環保、固廢處理,都成為了具有較高投資確定性的細分領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