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普遍認為,未來5年危廢處理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延續,危廢“黃金時代”已然吹響號角。目前危險廢物處理市場需求缺口巨大,但危廢利用處置持證企業設施負荷率嚴重不足,市場還有很大的挖掘潛力。隨著2016年新版危廢名錄的出臺,以及“十三五”期間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危廢行業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危廢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工業危廢產生量達到4220萬噸,預計我國未來5年將保持15%的復合增長率,將由2015年的4220萬噸增加至2020年的8488萬噸,到2020年危廢處理市場規模有望超1600億元。
在環保部近日公布的《2016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中也明確顯示,全國危險廢物處理能力正日趨提升。截至2015年,各地累計發布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逾2000份,較之2014年增加超100份,全國危險廢物經營單位核準能力約5000萬噸/連,較同期提升945萬噸/年。
不過,目前我國危廢處置規模較低,即便在被稱為“環保元年”的2015年也僅有約1536萬噸危廢被利用和處置。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危廢特性復雜,處理成本高。因其含腐蝕化學物、重金屬元素等,處置不當會對土壤和水源產生巨大污染。
其次,危廢處理技術門檻高,非具備一定實力的企業不能進入。當前,整個危廢行業的處置容量還有極大空間待填補,這也決定了在未來長期時間內,在政策和資本雙重刺激下的危廢處理行業都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速度。
最后,政策規范仍需更加完善,民眾環保意識提高有助公眾監管。
為搶占千億市場先機,企業發展要走一條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只有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掌控競爭與發展的話語權。相信危廢處理行業未來前景一定是十分光明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