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破壞、環境污染問題不容樂觀
當前, 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一些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嚴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嚴重超過環境容量,根據《 2013 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 2013 年,我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 2,352.7 萬噸,氨氮排放總量為 245.7 萬噸。湖泊富營養化、濕地退化、草原墾殖退沙化、鹽堿化等生態問題嚴重。國家林業局第二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結果表明,十年間,我國濕地面積減少了 339.63 萬公頃,接近于一個海南省的總面積。當前,我國 62 個國控重點湖泊(水庫)監測表明,我國的湖泊正面臨污染和富營養化威脅加劇、自然修復能力衰退等問題,亟需保護。
當前,我國環境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環境矛盾凸顯,壓力繼續加大。一些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嚴重,我國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區域空氣污染情況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大氣灰霾現象突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環境容量。環境問題已成為威脅人體健康、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國污染物排放情況
我國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國, 2013 年二氧化碳排放總量 95.24 億噸,居于全球首位,人均排放量亦顯著超過全球平均水平。“十一五”期間,我國通過
節能降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14.6 億噸,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未來對全球氣候變化仍肩負重要責任。
過去十幾年以來,國家在環保方面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比例由 2003 年-2006年的不足 1%提升到了近年來的 2.7%左右,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占 GDP 比重的提高顯示了政府在 GDP 增長同時對環保治理的力度加大。
國家環保支出情況
環境污染治理情況
近年來我國每年污染治理投資額巨大,改善生態環境、使經濟具有可持續發展力,將持續成為國家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課題。 2015 年 4 月,國務院頒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加強濱河(湖)帶生態建設,在河道兩側建設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作為全力保障水生態環境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
加強城市綠化建設、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增強環境自凈能力、開展生態修復是解決河湖流域水質污染、土壤污染、礦山生態破壞、濕地生態破壞等生態環境問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將成為園林綠化特別是生態修復市場的可持續剛需,為園林生態景觀行業提供持續和廣闊的市場空間。
我國污染治理投入情況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