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政策收嚴,危廢處理步入深水期
發布時間:2016-11-25 來源:中國環保在線
中國每年產生的危廢數量為1億噸左右,且增長呈加快態勢。國家政策的收嚴,使得危廢處理的節奏不斷加快,與此同時也帶來市場藍海的擴容。總體而言,從各方面來說,我國危廢處理目前正逐漸步入深水期。11月22日,....
中國每年產生的危廢數量為1億噸左右,且增長呈加快態勢。國家政策的收嚴,使得危廢處理的節奏不斷加快,與此同時也帶來市場藍海的擴容。總體而言,從各方面來說,我國危廢處理目前正逐漸步入深水期。
11月22日,環保部發布《2016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5年,246個大、中城市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達2801.8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1372.7萬噸,處置量1254.3萬噸,貯存量216.7萬噸。工業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占利用處置總量的48.3%,處置、貯存分別占比44.1%和7.6%,有效地利用和處置是處理工業危險廢物的主要途徑。
年報還顯示,2015年,全國各省(區、市)頒發的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共2034份,經營單位核準利用處置規模已達到5263萬噸/年,實際經營規模為1536萬噸;各環境保護督查中心共抽查1509家企業,整體抽查合格率為79.0%,比2014年提高4.1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近日,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作出修改。將第五十九條第一款修改為:“轉移危險廢物的,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填寫危險廢物轉移聯單。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轉移危險廢物的,應當向危險廢物移出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移出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商經接受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同意后,方可批準轉移該危險廢物。未經批準的,不得轉移。”
“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加強危險廢物污染防治,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環境執法監管。政策層面的不斷加碼,成為我國固廢處理深入推進的最大引擎動力。
據專家估算,中國每年產生的危廢數量為1億噸左右。然而2014年僅有3600萬余噸處于環保部門監管視野。那些在法外游蕩的數千萬噸危廢,制造出一樁樁污染事件和環境犯罪案件。據了解,我國每年有超過一半以上的危險廢物是由產生單位自行簡易利用處置,降低成本是違法犯罪的主要動機。
尤其是近年來隨著一些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廢物、廢舊鉛酸蓄電池等危險廢物不斷產生,但相應的檢測鑒定機構卻遠遠沒有跟上,而且法律上的多個模糊地帶也給執法帶來了困難。
湖南省汨羅市環境監察大隊執法人員姜冬科說,由于公眾對危險廢物的分辨能力不足,而且危險廢物的污染有隱蔽性和滯后性,因此,違法處置危險廢物的行為很難被及時發現。關于危險廢物鑒定事宜,尚未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指導意見,新版《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第八條規定:“對于不明確是否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方法予以認定,經鑒別具有危險特性的,屬于危險廢物,應當根據其主要有害成份和危險特性確定所屬危險廢物。”姜冬科認為,國家宜盡快授權一批有資質的新機構來認定危廢,并縮短認定周期,以此保證環保執法及時到位。
與環保執法“惺惺相惜”的是我國危廢處理行業。我國危廢處理行業自2001年左右起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行業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但是由于危廢處理技術相對較復雜,且投入資金規模較大,而且進入行業的企業需要較為嚴格的資格認證,使得當前行業市場并未打開。另外,目前我國危廢處理廠商多數規模較小,不能有效進行危廢處理,同時也稀釋了規模較大的廠家的處理數量,加之實際的危廢回收率不高,導致整體市場開工率較低。
政策與市場兩大因素疊加,外加公眾對危險廢物了解程度的加深,社會的監督力度的不斷加強,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國家將不斷加大對危險廢物產生企業的環境執法監管。同時,作為固廢領域的一個重要分支,危廢處理市場前景仍然被廣泛看好。有分析稱,由于我國污染大省的危廢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很多危廢需要運輸到外地處理,危廢處理領域很有可能會演化成巨頭企業占據絕對份額市場的局面。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