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土壤修復技術工程化的瓶頸
發布時間:2016-11-14 來源:土木在線論壇
近年來,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凸現,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加快實驗室技術走向工程現場是改善我國土壤環境的迫切要求,而在這一轉化的過程中究竟存在著哪些瓶頸呢?首先是缺乏技術轉化的....
近年來,我國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凸現,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加快實驗室技術走向工程現場是改善我國土壤環境的迫切要求,而在這一轉化的過程中究竟存在著哪些瓶頸呢?
首先是缺乏技術轉化的平臺,國家有必要建立有形和無形的平臺以推進修復產學研一體化,有形的包括加快建立國家級的工程技術中心等方式,無形的包括鼓勵企業牽頭或參與修復科研項目,并用各種機制來確保平臺的效果。
其次是缺乏技術工程化的承載者——修復企業,特別缺乏技術特色突出的實力型修復企業。在未來幾年,國家應該在政策的扶持、稅收優惠等方面幫助國內有潛力的修復企業擴大規模、強化實力,并通過他們加快實現技術的工程轉化。
第三是缺乏實用技術的成套設備支持,目前修復大多采用國外較為成熟的技術和成套設備,購置設備的成本昂貴,維護成本高,無法體現技術的實用性和經濟性,限制了很多技術的工程轉化,因此加快修復工程設備的國產化成為當務之急,在這點上政府應該通過各種方法予以扶持。
第四是修復領域的工程技術人才缺乏,由于我國修復工程化的路剛剛起步,懂修復專業并有經驗的人才鳳毛麟角,因此建議國內一些高校盡快調整和建立修復專業來面對市場,培養專業對口人員,另外一些國外修復人才在金融風暴的背景下將收到國內修復企業拋來的橄欖枝。可以預見,未來一兩年土壤修復市場上的人才大戰將悄悄打響。

(官方微信號:chinajnhb)
(掃一掃,節能環保信息隨手掌控)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