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記者了解到,江蘇省、市農委及農科所5位專家對協鑫
新能源的
光伏水稻進行測產鑒定。
據悉,通常情況下,
太陽能發電站的光伏板距地面僅有0.5米,大多數地面處于閑置狀態,即使土壤條件允許,也只能長一些喜陰的矮桿旱田農作物,效益不高。
考慮到光伏發電和農業生產在土地利用上的兼容與互補,現場,協鑫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張耀邦介紹,該公司專門設計出一款高支架,使光伏板距地面高達2.8米,比常規施工多投入600多萬元。支架的升高,不僅為水稻種植騰出了空間,還讓插秧機大顯身手,就連高達2.7米的收割機也通行無阻。此外,為增加作物的光照面積,該公司將常規的5米立柱桁架跨度加寬到7米,并因地制宜地研發出96片、單塊415瓦的超大組件,比正常組件多出24片,以保證跨度變寬后發電能力不降低。
在此基礎上,協鑫新能源還采用平單軸跟蹤技術,集光控、時控、GPS“三位一體”,對陽光進行智能跟蹤,實現陽光直射的最大化。同時,還在光伏板上安裝機器人清掃應用端,對光伏板定期清掃。
據張耀邦介紹,今年的光伏水稻示范田雖然只有7.2畝,但對于協鑫在全國近70座光伏電站來說,據有破冰意義。明年,協鑫將在條件具備的電站,推廣光伏水稻種植,普及“農光互補”的“生態效益”和“節地收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