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政策催化,千億環衛服務空間大幕開啟,在政府環保壓力大、執行力不足等多重壓力倒逼下,相關企業加速轉型升級。業內預計,2020年環衛市場空間有望200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0%。
本文為環衛行業深度思考系列之一:環衛服務千億空間市場化大幕開啟。文章主要分為三部分:一、大空間、低滲透、政策催化,環衛服務千億空間加速市場化;二、海外經驗:市場化、全產業鏈布局、集中度高,孕育千億市值大公司;三、以史為鑒:環衛服務行業有望全面爆發。
低滲透、政策催化,千億環衛服務空間加速市場化
多重壓力倒逼,千億環衛服務市場亟待轉型升級
環衛服務市場空間超過千億。我們測算15年我國城市道路清掃、垃圾清運、公廁管理市場規模分別達920億元、180億元和150億元,合計達1250億元。未來隨人口增長、城鎮化率提升及交通基礎設施擴建導致環衛服務范圍拓展及質量提升、環衛單價上漲,2020年環衛市場空間有望2000億元,復合增長率達10%。
環衛市場化的驅動因素我們認為有:
政府環保壓力大、執行力不足。政府過去環衛投資不小,但效果不好,現在面臨財政、環境壓力,有意愿交給高效的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進入意愿較強。社會資本可以通過提升機械化率,降低人工成本,投資智慧環衛系統提升精細化管理,較長的特許經營年限也給社會資本增加機械化投入提供保障(過去1-3年合同制下環衛公司是不愿意投入設備的),社會資本愿意進入環衛領域。環衛機械化提升后,環衛不再是“臟累差”的工作,年輕人有動力進入該行業,解決老齡化等問題。
政府環衛部門承受財政投入、環境評價等多方壓力。傳統的環衛模式下,政府環衛部門負責城市環衛的投資、建設、運營、監管等,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同時,運營隊伍缺乏投融資能力和技術研發能力,技術升級改造進展緩慢。由此造成城市市容“臟亂差”現象,環衛管理水平、作業水平都很低。另外,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乏力,15年財政支出大幅增長,地方財政面臨較大壓力。
環衛工人工資福利水平低,老齡化嚴重。我國環衛工人普遍工資較低,在很多城市僅略高于最低工資水平,其行業大部分工作還停留在“臟亂差”的階段,缺乏吸引力,新進入者較少,環衛工人老齡化嚴重。據統計,我國環衛工人中60歲以上的老人占比超過20%,現在環衛工人的年齡結構難以為繼。
人力成本快速上升,機械化水平亟待提升。我國城鎮就業人員工資從2005年的不到2萬元/年上漲到2014年的5.6萬元/年,人力成本實現翻倍增長,人力成本大幅增長給環衛帶來較高的成本負擔,也推動行業“機器換人”的發展。過去幾年我國環衛機械化率提升較快,機械化清掃率從2006年23%提升到2014年的50%,但是相比于歐美發達國家80%左右的機械化率,我國環衛機械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市場滲透率不足15%處于成長初期,政策加速市場化進程
環衛行業市場滲透率不足15%,預計未來有望快速提升至60%以上。我國環衛行業類似于美國1990s初期,除少數大城市外,絕大部分地區的環衛服務完全由政府提供,市場滲透率不到15%。參照美國經驗,我國環衛服務市場化程度有望提升至60%以上。環衛行業目前處于成長初期,將迎來快速增長的黃金時期。
為提升環衛服務質量、效率,市場化改革政策加速推進
國家層面上,12年十八大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我國服務型政府定位,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大幕全面開啟;隨后出臺的《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政府購買服務管理辦法(暫行)》,進一步為公共服務市場化提供政策支持。?地方層面上,已有上海、福建、北京、天津、江西等多省市出臺政策將環衛作業推向市場,例如15年1月江西省住建廳《江西省城鎮環境衛生市場化作業監管(暫行)辦法》指出,全省全面推進環衛作業向社會購買服務,將清掃保潔、公廁管理、垃圾清運推向市場,并規定50萬元以上環衛項目須公開招標。
隨政策推進,一大批環衛作業市場化項目正加速落地。例如,15年1月以來,升禾環保、深圳玉禾田、北京環衛工程集團、福建龍馬環衛及啟迪桑德相繼簽約多個環衛服務項目,金額達15.03億元。隨改革不斷深化,未來預計將有更多省市的環衛作業市場化政策出臺,加速推進環衛服務項目市場化進程。
海外經驗:市場化程度高、集中度高,孕育千億收入大公司
環境標準提升推動美國環衛服務快速市場化,行業集中度較高
填埋場標準提升,率先實現市場化。在美國垃圾主要處理方式是填埋(美國垃圾填埋占比1990年為69%,2014年為54%),91年美國環保署(EPA)頒布一系列固廢管理標準。固廢終端處理建造和運營要求大幅提升,美國填埋場數量減少3/4,社會資本運營的填埋場數量占比從1984年的17%提升至2004年的83%。
成本壓力倒逼政府環衛服務市場化。受提標改造影響,85-95年期間美國垃圾填埋場傾倒費從18美元/噸漲至50美元/噸,為控制財政支出成本,市政部門逐漸將垃圾收運等環衛業務對社會進行公開招標。環衛行業市場化程度從88年的15%迅速提升至92年的65%,并在97年達到70%。
垃圾填埋業務具有規模效應,單位處理成本隨處理量增加而減少。日
垃圾處理量200噸的填埋場,單位處理成本38美元/噸,日處理量1200噸的填埋場,成本可降至21元/噸。通過切入環衛領域,終端處置企業可獲得持續穩定的垃圾來源,降低處置運營成本和經營風險。擁有終端處置能力的環衛企業在參與環衛項目競標時,具有更大的成本優勢,提高環衛業務競爭力。相對于行業內業務類型單一的企業,固廢全產業鏈布局公司通過對收集、運輸、處置環節垃圾流的全程控制,可建立顯著競爭優勢。美國最大的3家環衛公司Waste Management、Republic Services和Waste Connections均為固廢全產業鏈布局。
憑借規模優勢展開收購兼并,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固廢管理標準持續提升導致的成本增加超出小企業的承受能力,小企業主動要求被并購,大企業希望通過資本整合充分發揮規模優勢及業務協調作用。19世紀90年代開始,行業掀起一波巨大的并購整合浪潮。以Regional Waste Systems(緬因州最大的政府性質固廢處置企業)合作的上游商業垃圾運輸企業的構成變化情況為例,小企業被并購或者擠出,到2000年WMI、PineTree(Casella)和Troiano三家公司幾乎瓜分了流向RWS的商業垃圾的全部運輸業務。
環衛行業競爭壁壘高,市場格局穩定。美國環衛服務特點:1)合同期限長,西海岸地區多為30年;2)行業普遍采用“自動展期(evergreen)”合同,初始服務期滿后,合同自動展期1-3年;3)合同附有“競爭權利條款”——現有環衛服務提供商面對競爭時,將被保留與對手進行價格競爭的權利。美國環衛行業建立起較高的競爭壁壘,市場格局具有穩定性特征,14年美國前3大環衛企業占據約40%的市場份額。
環衛巨頭WM成長之路:外延擴張做大規模
從國際來看,幾個最大的環保公司,威立雅(273億美元收入)、蘇伊士環境(165億美元收入)、WM(130億美元收入)、丹納赫(206億美元收入),兩個來自水務,一個來自環衛(固廢),一個來自環境設備。
抓住市場機遇迅速擴張,WM成美國固廢管理行業龍頭。WM前身為成立于87年的USAWasteServices,90年至97年公司通過上百次的固廢管理資產收購,并與5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購,成為美國第3大固廢管理公司。98年通過與原Waste Management,Inc合并后更名為Waste Management,Inc而成為美國固廢管理行業龍頭,業務涵蓋固廢收運、中轉站、回收、填埋、垃圾焚燒發電等固廢全產業鏈內容。
業務迅速擴張,WM成美國固廢管理行業龍頭。WM前身為成立于1987年的USA Waste Service,90年至97年公司完成上百次的固廢管理資產收購,并與5家上市公司完成并購,成長為北美固廢管理行業的龍頭,業務涵蓋固廢收集、運輸、中轉站、回收、填埋、垃圾焚燒發電、危廢收運及填埋、放射性廢物、醫療廢物等固廢全產業鏈內容。98年因被曝出子公司以前會計年度財務造假事件,導致公司股價大幅下降。為完善管理,99年公司開始執行新的戰略,將部分北美難以整合的業務進行剝離,并通過盈利能力改善的內生增長方式代替外生增長,是美國最大的固廢管理公司,占據美國市場23%的份額。
覆蓋固廢全產業鏈,環衛業務占比超過55%。WM業務覆蓋固廢全產業鏈,01年至15年垃圾收集、轉運和填埋三項業務占WM總收入比重一直在80%以上。15年WM擁有轉運站279個、垃圾填埋場249個,回收中心126個,垃圾收集業務收入占比55%,轉運收入占比9%,填埋收入占比為19%。
以史為鑒:環衛服務投資正當時
尋找環保行業投資范式:大空間、低滲透率、行業催化,對應訂單放量
梳理垃圾焚燒和脫硝行業發展歷程,我們總結出環保行業的投資范式,即尋找大市場空間、低滲透率且行業有催化劑的行業/階段,對應行業/公司訂單加速釋放,提升市場對于公司未來業績增速的預期,此階段公司股價往往有較強的表現。
CASE1:垃圾焚燒:千億市場,政策推動訂單快速釋放
2010年垃圾焚燒空間超過1000億元,滲透率僅為18%。2010年我國主要的垃圾處置方式是填埋,占比78%,垃圾焚燒占比僅為19%。垃圾焚燒具有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特點,相對于填埋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根據“十二五”規劃,各種垃圾處理方式中,垃圾焚燒獲得支持力度最大,垃圾焚燒處理能力計劃由2010年的8.96萬噸/日提升至30.7萬噸/日,處理能力較2010年增加243%,按照40萬元/(噸*日)的單位投資測算,垃圾焚燒新增市場空間近1000億(870億元左右)。
催化劑:上網電價補貼上調,推動行業訂單快速釋放。12年3月發改委出臺《關于完善垃圾焚燒發電價格政策的通知》,規定每噸垃圾折算上網電量為280千瓦,發電一般上網電價補貼價格0.65元/KWH(之前各省執行補貼電價多在在0.49-0.69元/KWH之間)。按照1000噸/日的垃圾焚燒廠、每噸
垃圾發電280KWH、85%上網率、垃圾處置補貼50元/噸測算,垃圾發電企業收入中發電收入占總收入的76%,上網電價補貼大幅提升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盈利能力,推動行業訂單快速釋放。
啟迪桑德、盛運環保12、13年垃圾焚燒處理連續斬獲大單巨大的市場空間、較低的市場滲透率,在政策鼓勵下垃圾焚燒行業訂單快速釋放,對應上市公司訂單快速增長。啟迪桑德、盛運環保在12年、13年垃圾焚燒訂單合同金額不斷增加,獲得顯著超額收益。
CASE2:脫硝領域:千億市場,12-13年訂單快速釋放
2011年脫硝行業千億市場,滲透率不足17%。2011年我國火電脫硝率不足17%,十二五規劃要求綜合脫硝效率達到70%以上。按照11年7.6億千瓦、單位投資200元/千瓦測算,十二五對應新增脫硝市場空間達800億元。
催化劑推動行業訂單加快釋放。2011年9月環保部出臺全球最嚴《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新建機組2012年1月1日實施,現役機組2014年7月1日實施,改造須在3年內完成;發改委提升脫硝補貼電價,從13年9月25日起,燃煤發電脫硝電價補償由原來的0.8分錢/KW提升到1分錢/KW;此外,大氣治理政策的持續加碼催生市場對于“大氣十條”政策的出臺預期。受“火電排放新規”、脫硝補貼提升、“大氣十條”出臺預期等政策推動,脫硝新增裝機容量增速持續攀升并,13年脫硝裝機同比增速達87%,同期脫硝滲透率攀升至50%,對應行業訂單大規模釋放。
龍凈環保:脫硝業務收入彈性大,股價反應明顯。隨國內脫硝市場啟動,公司12年脫硝工程訂單規模首次超過脫硫工程訂單。據中電聯數據,12年公司簽訂的火電煙氣脫硝合同機組容量為14430MW,是11年的3.2倍。
脫硝訂單持續增加帶動股票獲得顯著超額收益。訂單收入持續增加,12年11月至13年8月期間,龍凈環保、遠達環保獲得超額收益。
環衛服務行業已具備啟動條件
大市場空間、低滲透率、且行業有催化劑的行業/階段,對應行業/公司訂單加速釋放,提升市場對于公司未來業績增速的預期,此階段公司股價往往有較強的表現。
啟動條件已齊備,16、17年環衛行業訂單有望加速釋放:政策推動下,我國1000億規模環衛服務加速市場化進程,未來市場化程度有望提升至50%以上。傳統環衛模式難以為繼,地方政府正積極推動環衛行業市場化,引入社會資本。因此,未來3-5年是環衛行業跑馬圈地關鍵時期,市場集中度迅速提升將催生行業龍頭企業。15年主要上市公司環衛服務收入大幅增長,增速達153%,預計16、17年主要上市公司環衛服務訂單增速將進一步加快。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