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早早推出的比亞迪F3DM雙模電動車目前除了在深圳有極小批試用外,市場仍難覓其蹤。
種種跡象表明,在各種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角逐中,電動汽車,已經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力方向。
電動汽車成新興戰略性產業
上周二,工信部發布了第五批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名單。在該推薦目錄名單中,上海申沃、江蘇常隆和柳州五菱三家企業的三款電動汽車,赫然在列。
事實上,自第193批新車目錄首次公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以來,迄今為止工信部公布的5批共46款各類新能源汽車中,電動車就占了28款,不僅數量超過所有其他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總和,而且涉及的廠家有東風、長安、奇瑞、比亞迪、哈飛等近20家。
此外,電動汽車最近更是“榮升”為“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產業”七大新興戰略性產業的“七子”之一,如此種種足以看出,國家已把電動汽車而非其他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列為未來國家的戰略性產業之一。
而此前一個多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華期間,電動汽車還被列入兩國國家元首簽署發布的《中美聯合聲明》。
廠商發力齊掀電動汽車熱潮
政策面推動電動汽車的“東風”陣陣襲來,而在企業層,發力電動車的“擂鼓聲”,也頻頻響起。
上周四, 上海汽車(行情 股吧)與美國A 123系統公司聯合宣布,雙方將按照51:49的股比,成立上海捷新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生產和銷售車用動力電池系統。作為一家在磷酸鐵鋰電池技術領域領先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A 123目前擁有世界一流的大規模鋰離子電芯和電池系統生產能力。業界普遍認為,上海汽車和A 123的合作,將有助于上海汽車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發展戰略,并在電池系統這一關鍵零部件產業化發展上形成突破。
與此同時,記者從哈飛汽車獲悉,該公司生產的賽豹高速電動車已獲“準生證”正式進入國家高速電動車生產目錄。哈飛汽車有關人士透露,該款車很快即可產業化生產,并將首先進入我國政府采購范圍。
此外,可年產純電動汽車1萬輛的中航電動汽車項目也已落戶鄭州航空港區。該項目與安徽、重慶、河南、貴州等地多家整車制造商均簽訂了長期戰略合作協議,并在此基礎上與國內大型整車制造廠商合作生產純電動汽車,2012年一期工程建成時,該項目可年產純電動汽車1萬輛。
結合此前比亞迪F3D M雙模和E6電動轎車、奇瑞S18電動轎車、北汽“北京”牌BE701純電動轎車及上海汽車即將推出的電動客車和轎車,電動汽車掀起的股股熱潮已明顯掩蓋了其他技術路線的新能源汽車。有關人士表示,從目前各廠家規劃看,電動汽車無論在產能和銷量方面,未來都將占到新能源汽車的半數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