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國務院將
節能環保產業列在了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到2016年兩會期間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只用了短短十數年,環保產業從“邊緣”躍升為“支柱”。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產業結構的調整,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減產,互聯網投資退燒,讓資本將目光聚焦在相對而言發展的大趨勢向好的環保行業。除了大型環保企業的并購擴張外,一些原本不屬于“環保圈”的“野蠻人”和投資機構,也開始斥巨資殺進環保市場。
國家陸續推出了新環保法、環保PPP模式、第三方治理、環境監管垂直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從多個方面吸引社會力量共同改善環境質量,似乎中國的環保行業似乎迎來了最好的時代。然并卵不是所有環保企業的春天,甚至有行業觀察家甚至斷言,“5年內將有大批環保企業死亡。”迎著風口,為什么反而大量企業會面臨生存困境?
從整個行業來看,九成企業為年收入不足千萬、人數不到50人的小企業。對于絕大多數中小型環保類企業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隨著環保意識深入人心,環保政策不斷完善,環保市場準入不斷開放,環境保護產業必將得到大發展,預計百億市值的環保企業將不斷涌現;“這也是最壞的時代”,缺乏抵押物信用擴張能力不足,股權融資代價過于高昂,在資金鏈緊繃的時期,迎來了行業的大發展,前進或是在“找死”,退守可能是在“等死”。
由于市場地位融資能力的差異,在面對著如此巨大的市場機遇,不同的企業卻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于大型上市公司或國有環保類企業,可以憑借自身雄厚的資產規模和融資便利,積極參與到PPP項目中;而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小型環保企業而言,受制于捉襟見肘的資金鏈,很難得到PPP項目的投資機會,甚至有被逐步邊緣化的危險。最近兩三年內,我們就會看到,大的環保公司越來越大,小型環保公司會倒閉一大批,如果沒有技術和資本,小企業今后會很難立足,拿項目會越來越難。
中小企業資產規模小,抵押物有限,難以獲得足額的銀行貸款,即便最終獲得部分貸款授信,仍將面臨著“長投短貸”的期限錯配風險。VC/PE資金雖然期限較長,但投資估值水平往往相對偏低,對于股權相對分散的中小型企業而言,1億元的股權投資足以使大股東喪失對企業的絕對控制權,更不用說業績對賭協議對企業的傷害了。終極夢想,IPO上市不僅要求高,而且周期長,對于許多中小型企業而言上市只是一個可望卻不可及的夢想。
中小環保企業怎么做能搭上環保產業發展的紅利?環保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中小企業如何破局?企業如何利用資本,資本可以給企業帶來什么?如何判斷企業估值?怎樣進行價值管理?通過那些維度,判斷具備投資價值的企業?2016環保中小企業發展與投融資論壇旨在幫助企業更理性的在發展之路上獲得紅利!
積極擁抱資本市場泡沫
由于環保產業投資周期長、資金需求大,融資渠道有限,單純依靠銀行信貸已難以滿足發展的需要,環保企業需另辟蹊徑,拓展融資渠道、尋找其他融資方式是必由之路。
投資人能夠帶領你們到更高的平臺,選擇最合適的融資方式,接受最佳投資人十分重要。企業的發展與合作伙伴也息息相關,跟不同領域的機構合作,才有了更加縱深的發展,通過投資機構在這樣的互相學習的過程當中,享受持續資本運作,滿足企業的高速發展;學習管理提升服務,提升企業管理能力;享受產業資源共享,與外領域企業相互協作;學習企業戰略咨詢,提升公司的戰略眼光布局未來。
技術的投入與研發,將會提升企業的核心價值,在當下會吸引更多的資本;資本則會為技術研發提供足夠的支撐,資本和技術良性循環,互相成就的時代,正在來臨。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