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三五規劃”稱,要將武漢建設成為全國碳交易中心和全國碳金融中心。自2014年,該省率先在推出了碳質押貸款、碳基金、碳托管、碳眾籌等創新產品。4月27日,該省還正式推出全國首個碳排放權現貨遠期交易產品,當日交易量680.22萬噸,交易額1.5億元。
4月27日,從當天舉辦的“綠色發展與全國碳市場建設高峰論壇”上獲悉,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推出的一系列碳金融工具,已幫助企業直接或間接獲得
節能降碳融資超過10億元。
對此,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甄建橋稱:“湖北省在碳金融創新領域有突破,率先推出碳質押貸款、碳基金、碳托管、碳眾籌等創新產品,為企業節能減碳拓寬了融資渠道,降低了融資成本。”
湖北省本月公布的省“十三五規劃”中也提到,要“深入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完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開展碳現貨遠期交易試點。大力推進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建設,加強與全國碳市場銜接,努力把武漢建設成為全國碳交易中心和全國碳金融中心。”
當天,湖北還正式推出了全國首個碳排放權現貨遠期交易產品,當日交易量680.22萬噸,交易額1.5億元。
據悉,碳排放權現貨遠期交易是為豐富控排企業碳資產管理工具,降低企業履約成本和風險的一種創新型交易產品。企業若擔心未來碳價格上漲,可提前買入現貨遠期產品。當價格上漲時,賣出現貨遠期產品獲得的收益將彌補現貨市場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此時,配額的買入成本將被鎖定,避免了履約期現貨市場價格大幅上漲帶來履約成本增加。
“湖北已經初步成為碳交易中心、碳低價中心和碳金融中心。”湖北省委黨校副校長鄒德文說,“碳金融中心的意義要從碳金融中心和長江的互動關系上看。放在長江經濟帶這個國家戰略背景上,它有利于促進長江經濟帶的低碳發展、綠色發展,也有利于我們綠色經營的優先發展。”
他表示,湖北啟動碳市場兩年來的成績為碳金融中心打下了基礎。截止今年3月底,湖北碳市場配額累積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全國市場的57%和46%。湖北推出了全國首單210萬噸碳配額質押貸款,目前累計促成5.4億元貸款。首創的碳資產托管業務,引進了社會資金,注入了綠色產業,并增強了湖北碳市場的流動性,扶持碳資產早期開發,引入眾籌團結、預售理念。
同時,他指出,湖北發展碳金融仍存在三個問題:一是產品類型過于單一,缺少套期保值和風險規避功能,,削弱投資人參與市場的積極性。二是現在可以做現貨遠期交易,但在政策方面仍要慢慢松綁,給予支;。三是創新能力比較弱,規模比較小,受資源限制,簡單復制傳統金融產品,投資潛力待發掘,帶動綠色投資和低碳產業的作用有待強化。
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長趙軍稱,金融機構獲取企業的真實信息來源渠道有限,判斷上比較被動。下一步,該行將進一步加強與發改委、環保部門,包括碳排放交易中心的聯系和合作,共建綠色金融大數據庫,實現環保信息向金融機構完整準備及時的傳遞,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建立綠色信貸評級授信的工作機制。
除此之外,還要鼓勵湖北金融機構來發行綠色債務,促進節能減排,支持企業在銀行間發行綠色債權,提高綠色資產的流動性,拓展金融市場的寬度。
同時,他建議,金融機構在發展綠色金融方面要構建風險分擔機制,全面推行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把保險列為前提條件,進一步完善信貸政策的導向、效果綜合評價制度,把綠色信貸、綠色金融作為評價金融機構的重要指標,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本向綠色增進。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