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去除落后和過剩產能”方面,環保部認為,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要明確重點任務,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積極促進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要突出抓好鋼鐵、煤炭行業環境保護綜合整治。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行供給側改革的第一年,環保領域作為當前經濟形勢下的新增長點,如何把握好結構性改革契機?環保工作與供給側改革的關系是什么?未來,環境保護將在哪些方面推進?
日前,環保部作出了解答。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部出臺《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四個方面提出包括取締“十小”等污染嚴重企業、加速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等18項措施。
在“強化環境硬約束,推動去除落后和過剩產能”方面,環保部認為,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要明確重點任務,加大環境監管力度,積極促進淘汰落后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要突出抓好鋼鐵、煤炭行業環境保護綜合整治。
《意見》提出,要加快清理整頓違法違規建設項目。2016年底前全面清理整頓違法違規建設項目,5月底前限時完成排查任務,列出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清單。對違法違規建設項目“淘汰關閉一批、整頓規范一批、完善備案一批”。
同時,各地要加快推進取締“十小”等污染嚴重企業,對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10個行業全面排查的基礎上,對于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污染嚴重的小型工業企業,要依據國家有關法規、政策和當地環境質量狀況,確定“十小”企業名單并全部予以取締。對于其他行業污染嚴重、達標無望的小企業,也要依法實施取締。
此外,加速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實現2016年全國淘汰380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到2017年底基本淘汰全國范圍的黃標車。與此同時,堅持行政約束與經濟激勵并舉,推動出臺高污染車輛限行法規,依法劃定限行、禁行區域和時段并嚴格執行。認真落實國家已明確的補貼政策,加大對提前淘汰的黃標車尤其是大型客貨車、出租車、公交車補貼力度,積極支持
新能源車和
節能環保車輛發展。
在“嚴格環境準入,促進提高新增產能質量”方面,環保部表示,將通過提高環境準入門檻,促進新增產能更優,新增產品更加環境友好,不斷滿足全社會日益增加的對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意見》提出,優化新增產能布局和結構,加快開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長江經濟帶等地區戰略環評,研究提出“生態保護紅線、排污總量上限、環境準入底線”,為編制和實施城鄉建設、產業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等規劃提供指導。
加強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其中提出,全面開展產業園區、公路鐵路及軌道交通、港口航道、礦產資源開發、水利水電開發等重點領域規劃環評。對于重點領域相關規劃未依法開展環評的,不得受理其建設項目環評文件。
此外,嚴禁新增低端落后產能。要求各地在制定產業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環境質量狀況,嚴格控制超出本地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新增產能,防范過剩和落后產能跨地區轉移。國家明令禁止審批的項目,各地必須嚴格執行。
同時,鼓勵發展優質產能。對于產品升級換代、工藝技術改造、環境綜合整治、城鄉污染治理、新興產業以及環保產業等建設項目給予大力支持。2016年底前,完成建設項目環評分類調整。
2015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實現“十個更加注重”的轉變。其中一條是:保護生態環境,要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
在“落實環境治理任務,推動環保產業發展”方面,環保部表示,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提出了明確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污染治理任務,為環保產業擴大產業規模、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技術水平和市場化程度提供了大好機遇。環保產業發展也將為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提供有力支撐。
《意見》提出,各地要向社會公開工程項目清單等信息,全面廢止妨礙形成統一開放環保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積極研究政策措施,建立完善投融資平臺,推動多元治理模式,主動引導社會各界參與污染治理。
在PPP方面,國家將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建立環境保護PPP中央項目儲備庫,并向社會推介優質項目。中央財政專項資金、國家專項建設基金、開發性金融資金、中央撥付的各類環保資金等將優先支持環境保護PPP項目的實施。
此外,鼓勵發展環境服務業。堅持污染者付費、損害者擔責的原則,不斷完善環境治理社會化、專業化服務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運營服務標準、管理規范、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鼓勵工業污染源治理第三方運營。
同時,推進環境咨詢服務業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工業園區聘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向園區提供監測、監理、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污染治理等一體化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
在城鎮污
水處理、生活
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工業污染治理、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等領域,鼓勵發展集投資融資、系統設計、設備成套、工程施工、調試運行、維護管理等于一體的環保服務總承包和環境治理特許經營模式。
同時,將嚴格依法監管環境服務市場,對于故意不正常使用防治污染設施超標排污的、偽造或篡改監測監控數據的,不僅要追究排污單位的主體責任,還要依法追究負有責任的建設和運營單位責任,并列入失信企業名單,推動其他部門和社會組織依法依規給予聯合懲戒。
在“推進創新驅動,完善支持政策”方面,環保部表示,將推行環保領跑者制度。推進以綠色生產、綠色采購和綠色消費為重點的綠色供應鏈環境管理,全面落實差別化排污收費政策。
《意見》中提出,企業超標或超總量排放污染物的,除依法實施其他處罰外,還要加一倍征收排污費。同時存在超標和超總量排污的,加兩倍征收排污費。企業生產工藝裝備或產品屬于淘汰類的,要加一倍征收排污費。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低于排放限值50%以上的,減半征收排污費。研究增加排污收費種類,推動對揮發性有機物和施工揚塵等征收排污費。加快建立企業環保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強化部門協同監管、聯合懲戒。
環保部表示,對于環境違法違規案件查處較少且環境質量一段時期得不到有效改善的地市,將適時進行函詢,要求相關地市政府說明情況。對于環境保護工作不夠有力且環境質量一段時期不升反降的地市,將公開約談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責成加大環境保護力度,推進整改。
今年年初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在2016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表示,2016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點,主要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生態環境保護必須更加注重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調整供給結構,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同時,要利用好結構性改革契機,乘勢而為,加大力度,嚴格環保執法監管,強化污染減排和達標排放,以此來安排、落實和推動環保工作。
可見,環境保護的著力點和改革方向已經很明確。環保供給側改革大幕即將開啟。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