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即將收官,環保部完成了9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的來源解析工作。其中北京、杭州、廣州、深圳的首要污染來源是機動車,石家莊、南京是燃煤,天津、上海、寧波分別是揚塵、流動源、工業生產。
杭州霧霾由本地產生
有網友提出疑問,難道是北方的霧霾吹過來了?對此,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工程師王曉元表示:“根據監測數據顯示,造成杭州霧霾的空氣污染物主要是由本地產生的,排放量比較穩定,沒有明顯變化。由于氣象原因,空氣污染物不能迅速擴散。
寧波推抑塵車治霾
今年11月11日,寧波第一輛多功能抑塵車上路,它能將水霧化,對付霧霾、揚塵很有一套。
抑塵車車體和常見的灑水車不一樣,不是背著個大水箱,而是跟水泥攪拌車有點類似,不過,上面的水桶是傾斜的。
在操作人員操縱下,噴霧桶傾斜60度角左右,很快,雨霧飄飄灑灑,噴到空中四五米高,距離在10米左右。周邊幾十米范圍立刻籠罩在茫茫“白霧”中。
三分鐘后,停止作業。這時,能明顯感受到,空氣中灰少了,變得通透多了。不像之前,灰蒙蒙的。
江北區環衛養護中心主任汪雄威說,考慮到水霧從幾米高落下,可能會沾到人身上,因此和灑水車不一樣,這款車用的是自來水。昨天,記者也從雨霧中“穿梭”了一番。按正常速度走過,像在霧氣迷蒙的清晨走了一遭,倒不會像大雨天被“澆”一身。
霧霾日與污染日不能劃等號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翟國慶說,歷史上人類活動對大氣影響較弱的年代,霧和霾也會不時出現,因為自然的循環過程中也會產生氣溶膠粒子,只不過這些氣溶膠粒子被視為背景氣溶膠,而那時霧-霾主要受空氣中水汽變化來控制。
隨著人類活動的加劇,這一現象在我國近三十余年出現了顯著的變化,氣溶膠影響顯著加重,因此,當今的霧-霾不僅受到空氣中水分多少和分布的影響,還受到人為排放的大氣氣溶膠顯著增加的影響。
他介紹,從人的視覺角度看,“霧”和“霾”都會降低能見度,許多人把能見度低的天氣都叫作“霾天”,但霧霾日與污染日數不能完全劃等號。
也就是說,能見度低的時候,空氣質量也有可能為良。能見度較好的時候,也有可能出現PM2.5超標的情況,因為影響能見度的因子有水汽、水滴、冰晶微粒、顆粒物等。
業內人士教你正確分辨霧與霾
不少市民仍很難分辨天氣狀況,杭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教授級高工洪盛茂在接受浙江在線專訪時給出了幾個判斷霧與霾的依據:
首先是能見度,一般來說霧天的能見度多在300-500米,而輕度霾天的能見度都不會小于1000米,有時中度霾也會有2-3公里(千米)的能見度。
“一般來說能見度只有幾百米,明顯有濕噠噠的感覺,就可以判斷為是水汽的作用。”洪盛茂介紹,對于水汽的判斷,可以留意觀察路邊的植物,枝葉上會有明顯的露水。
其次就是濕度,霾天的相對濕度通常都低于80%,90%以上就是霧天,介于兩者之間的混合物以霾為主。
從顏色上來判斷,霧的顏色是乳白色或純白色,霾則是有明顯灰度的,偏黃色、橙灰色。同時,霾天大氣分布比較均勻,與周圍環境沒有明顯的邊界,而霧天有明顯區域性。
當然,肉眼觀察也不能只向前看,洪盛茂的建議是仰望天空:“霧天的話你垂直看天是看不到云什么的,霾天垂直看的話能看清楚藍天白云。”
霧霾天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1.應該減少室外活動
霧天風力小,空氣流動慢,空氣中含有的各種病菌、懸浮物和化學物質比平時多。出現大霧時,市民應減少室外逗留時間,出行時最好戴上口罩,可口含一些潤喉藥物。專家特別提醒,大霧天氣最好不要進行戶外鍛煉,因為運動會加速血液循環,人體更容易吸收霧里的各種病菌。清晨至10時,霧氣最重,晨練的人應待霧消散后再鍛煉。
2.霧霾天氣不要戴隱形眼鏡
霧霾天氣氣壓低,會加重由于配戴隱形眼鏡造成的角膜缺氧狀態,容易造成角膜損傷。霧霾中的微小污染物會刺激眼睛,污染鏡片,可能引起眼部過敏等,并可能對角膜和結膜造成損傷。人需要呼吸,眼睛也需要呼吸,霧霾天氣要注意眼睛的防護。
3.霧霾天戴口罩別超過4小時
很多人有這種誤區,出門戴口罩就很安全了!其實連續戴口罩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4小時,長時間的在室外戴著口罩早已經被污染了,所以要注意每天清洗并用開水消毒口罩,以確保衛生。
4.霧霾天氣少開窗
很多人習慣開窗通風。可如果霧霾一整天不散,是該開窗通風還是緊閉門窗呢?專家指出,霧霾天氣里,不主張早晚開窗通風,最好等太陽出來再開窗通風。
5.不要頻繁去角質
皮膚作為人體器官之一,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抵御外界刺激侵害,而角質層則是發揮“屏障功能”的主力軍,90%的保濕因子存在于角質層,健康健全的角質層是皮膚最重要的第一防線。一旦因為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角質層受損,皮膚的屏障功能會隨之下降。霧霾頻繁的天氣,減少或不做去角質護理,才是明智選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