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此前深都報道過的茅洲河是深圳治污的一塊“心病”外,污染也日夜侵襲著美麗自然的深圳灣。隨著2016年深圳城市管理年的到來,由來已久的深圳灣污染問題,再次引發熱議,市民們紛紛吐露心聲,期待未來的深圳清水長在。
每天12萬噸污水排入深圳灣
昨日,來到深圳灣進行走訪調查。天氣晴好的下午,不少市民在這15公里的海濱休閑地帶,跑步、聊天、騎車、觀光,儼然一幅愜意美好的畫面,然而在不少的路段,空氣中蔓延的刺鼻臭味,與這幅美麗的風景不太和諧。
據悉,深圳灣流域面積465.4平方公里,涉及龍崗、羅湖、福田、南山等四區及香港,其中南山段大概占1/3,約160平方公里;灣區水域面積80平方公里,水質劣于Ⅳ類海水水質標準。自東向西,除深圳河、新洲河、鳳塘河、小沙河、大沙河、后海中心河排入深圳灣外,沿線還有77個市政雨水排放口,其中有16個有污水排出,合計每天有12萬立方米混流污水(含漏排污水、清潔基流和海水)排入深圳灣,造成深圳灣海域水質較差。
在后海大橋附近發現,一股股發黃的污水正從排水口流出,發出一股臭味,雖然水量不大,但卻源源不斷地排入大海中。而一些木棍、樹葉,甚至塑料瓶也漂浮在排水口旁的海水上,周圍的已經遭到嚴重污染的水體不斷拍打著排水口的墻壁,留下受污染的“痕跡”。
六大原因致深圳灣污染
深圳灣污染問題一直是市民、政府及媒體關注的焦點,那么到底誰弄“臟”了深圳灣呢?深都記者昨日獲悉,六大原因致深圳灣污染。
深圳市環境監察支隊工作人員表示,深圳灣的污染問題重點是生活源影響,主要包括居住小區生活污水截污滯后、臨街店面污水接駁錯接亂排、建筑工地非法偷排泥漿水等問題。南山區環水局工作人員介紹,導致深圳灣污染主要有六大原因:一是先天不足,深圳灣水動力交換條件差,水體交換停留時間約為22~25天,入灣污染負荷難以排出灣外,造成灣區底泥淤積污染嚴重從而引發內源污染,內源污染又進一步加劇水質惡化,低潮位時這一現象尤為明顯;二是點源污染將在較長時期內存在,2007年開展正本清源工作以來,已有619個實現雨污分流,尚有784個存在污水管網錯接亂排問題;三是面源污染在較長時期內仍將較為嚴重,流域內未有效收集的生活垃圾等污染物、陸域集聚的大氣污染物隨雨水進入灣區;四是污水管網不完善,污
水處理廠出水標準低;五是中心河截污及補水工程未達設計預期,補水功能基本喪失;六是小沙河、龍井河等河流尚未完成綜合整治,尚有污水漏排入河灣。
正本清源工作明年基本完成
住在蛇口的石先生,常常來逛深圳灣,“這些年政府一直都在投入力度整治,但是好像印象中效果不大,深圳的人增加的太多,廢水每天都會大量產生,污水確實難處理,不像化工廠把它搬走就行了。”他期望在整治后,深圳灣海水能變得清澈,“如果要達到像東江水質一樣干凈,起碼要幾十年,目前水質如果能達到像對岸香港的一樣就很好了。”
市民田先生認為,治污需要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形成一個完善的管理系統,靠整個社會的同心協力,他希望每年政府投入整治的經費能最終有所回報,早日遞交出“碧水”這塊深圳名片。
正與妻子在岸邊吹著海風的謝先生表示,這幾天看到政府非常重視深圳水污染問題,他感到很欣慰,“現在雖然還是有一些排污的,但是比以前好多了,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謝先生表示他對治污非常有信心,他期待未來的深圳整潔、環保、干凈,“千萬不要有那些排污的”。
據介紹,按照相關工作安排,2016年上半年后海南部片區污水管網全線貫通運行,深圳河灣流域正本清源工作將在2017年左右基本完成,屆時深圳灣底泥內源污染將是深圳灣水污染主要因素,底泥污染不治理,深圳灣水質仍難以得到徹底改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