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因環保問題已經停產110天的河南省鄭州拓洋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拓洋公司)D -VC生產線終于開車,通過了河南省環保廳組織的恢復試生產核查驗收。
在停產的這110天里,拓洋公司付出了沉重代價:拓洋公司總經理引咎辭職;副總經理、分公司總經理、安全環保部經理、污水處理環保公司經理4人均被免職;車間主任被撤職;多人受到處分;拓洋公司投入環保整改工程以及環保設施資金共計1.9億元;產值損失4000多萬元。
企業改制重組
拓洋公司的前身是鄭州中原制藥廠。1990年,中原制藥廠工程的總體設計方案獲得批準,主要生產設備都是從國外訂購的。因引進的工藝技術不過關,從1992年開始,中原制藥廠試車數百次均未通過驗收。
盡管一粒藥丸也沒有生產出來,中原制藥廠卻不斷增加貸款。中原制藥廠各種貸款的本息共計42億元,其中世界銀行貸款本息共計18億元。由于當時世界銀行的貸款是由政府做的擔保,1996年~2008年,鄭州市政府深陷債務泥潭。
在此期間,拓洋公司租賃中原制藥廠的廠房和設備四五年。2007年10月18日,河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鄭州市政府簽署重組協議,河南投資集團對拓洋公司增資擴股,并將中原制藥廠經營性資產注入拓洋公司,組建新的拓洋公司。
問題一波三折
拓洋公司原名為鄭州市生物化工廠,現有員工1500余人,主要產品有D-異抗壞血酸(D -VC)、VC等,年生產量分別為1萬噸和5000噸。
重組中原制藥廠后,拓洋公司積極開展VC項目的恢復和技術改造,克服了原有設備的工藝缺陷,并申請了兩項發明專利。2008年,鄭州市被批準為國家生物產業高技術產業基地。作為基地的核心企業,拓洋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河南省副省長史濟春要求新成立的拓洋公司要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進行生產經營,加強廠容、廠貌管理,做好節能減排工作,集中力量形成新的產能,努力建成安全、環保、零排放、快增長的企業。
拓洋公司成立數十年來,市場前景廣闊,但公司根深蒂固的污染問題,卻考驗著新公司的發展。一直以來,拓洋公司沒有自己的生產場地,采取的是租用生產方式,開始在鄭州市嵩山制藥廠,后搬至中原制藥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環境問題。
拓洋公司搭上河南投資集團的快車后,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提高了,然而其產品的高污染如先天之疾,若不加治理,不排除突然暴發的可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