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環境質量是否有所改善,經濟發展方式是否不斷優化,人民群眾是否真的滿意,作為檢驗污染減排成果和環境保護成效的重要依據。”12月8日,在由中國節能協會主辦的 “2011中國節能與低碳發展論壇”上,環境保護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作出上述表示。
劉炳江透露,今年上半年,兩項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74%和1.63%,完成年度目標有望。兩項新污染物氨氮排放量僅下降0.73%,氮氧化物無降反升,而且升到6.17%,前三季度仍然在升。完成年度目標的任務難度極大。
對此,劉炳江認為,這四項污染物減排指標為約束性指標,具有法律性,不管條件發生什么變化,必須完成。
“十一五”處罰111個地方政府和企業
“‘十一五’是自從實行總量控制以來第一次完成了總量下降的五年計劃。”劉炳江說,這期間,我國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污染物分別下降了12.45%和14.9%。
成績實屬不易。劉炳江說,這五年GDP預計增長7.5%,但實際執行下來是11.2%。煤炭消費量當時預期5億噸,實際上增加了10億噸。污染減排不管前面條件怎樣,最終都把這兩項拿了下來,很多精力放在抵消新增量上。 “十一五”期間,全國累計關閉小火電機組7683萬千瓦,淘汰落后鋼鐵產能1.2億噸,水泥3.7億噸,造紙700多萬噸,酒精180多萬噸。“如此大規模淘汰落后產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出現。表明了中國政府調結構、轉方式的決心。”劉炳江說。
全社會累計投入資金也創出新高。五年來,累計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2832個,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1.25億噸,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由52%提高到77%。累計建成5.78億千瓦的燃煤脫硫機組,脫硫機組比例從12.6%提高到82.6%。
“這兩項基礎性的減排工程,全社會累計投入資金近3000億,年運行費1000多億,不但沒有欠新帳,而且還了環保歷史的老帳。這在世界環保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劉炳江表示。
2010年,全國地表水國控監測斷面中,1~3類水質斷面比例為51.9%,比2005年提高了14.4%,全國城市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年均下降26.3%,“兩項污染物下降也導致了衡量水和空氣兩項污染物指標下降,致使大家對環境質量還不滿意,但是現在我們還在努力。”劉炳江說。
“目前,基本形成了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推進減排工作格局。”劉炳江認為,在指標上,達到了細化、實化、量化“三化”要求。在制度上,保證了減排考核可統計、可考察、可考核的“三可”原則。在考核程式上,做到了公平、公正、公開“三公”原則,各地也十分信服。
通過嚴格執行考核制度和有效運行考 核結果,對未實現年度減排目標或未按目標責任書完成減排工程建設的地方和企業采取環評區域限批、扣減脫硫電價款、追繳排污費、先期治理、掛牌督辦等行政手段進行處罰。“十一五”期間,合計對111個地方政府和企業進行相應處罰。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