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系統節能改造還有巨大空間,節能潛力有待充分挖掘。”10月14日是世界標準化日,在當天舉行的電機系統變頻與節能減排國際研討會上,來自政府有關部門、標準化機構、國內外行業協會專家,以及生產廠家、用戶等百余名代表經過深入交流,對其現狀做出上述研判,同時認為,“提高我國電機系統整體運行效率的工作任重道遠。”
節能潛力巨大
圍繞我國“十大重點節能工程”電機系統推進節能工作方興未艾,“降能耗”、“提效率”已成為近年來電機行業屢見不鮮的關鍵詞。
業界認為,近年來電機系統節能工程在更新改造單機的基礎上,開展以變頻調速為主的系統調節方式提高運行效率的工作取得有效進展,但在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的環境下,其推進的力度和進展,仍顯不足與欠缺。
眾所周知,電機系統是重要的工業能耗設備。來自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各類電動機總裝機容量約為12億千瓦,年耗電量約2.5萬億千瓦時(按照平均年運行2000小時計算),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60%以上。為此,電機系統節能工作列為我國《節能中長期規劃》、《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作為一項重要的節能技術,電機系統變頻以其節能效果顯著、投資回報期短等優點,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和推廣。據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孫曉康分析,“與傳統定速電機相比,電機系統變頻后能夠減少能耗高達30%以上。”
鑒于此,我國業內人士積極付諸實施。據孫曉康介紹,“十一五”期間,在更新改造單臺設備的基礎上,有關部門重點推廣以變頻調速為主的系統調節方式,提高系統運行效率,5年間形成360億千瓦時/年的節電能力。
縱觀全國工業運行態勢,我國電機行業發展態勢總體趨好,目前已成為電動機生產大國和出口大國,近年來推進電機系統節能工作也初顯成效,業界普遍認為,但仍“蘊藏巨大潛力”。
根據有關規劃,“十二五”期間,我國電機系統平均運行效率在目前基礎上,將再提高2~3個百分點,形成節電能力800億千瓦時/年。專家預測,屆時全國電機系統有望實現4000億千瓦時/年的節電能力。
這就意味著,未來有效推進電機系統變頻調速改造將成為關鍵之舉。
效率比國外低近30%
據介紹,目前我國電機系統運行效率總體偏低、能耗較高。“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要低20%~30%。”這一分析,來自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熊華文。
究其電機系統運行效率低下成因,他認為兩大難題橫亙其間。“一是電動機及被拖動設備本身效率低;二是系統匹配和調節方式不合理造成系統效率低。”具體表現為“設備陳舊”。目前我國在用電動機主要是20世紀80年代推廣的Y系列電機及相當部分的JQ2系列電機,其效率比Y2系列電機低2~3個百分點。加之被拖動風機、水泵等設備落后,致使機組本身效率比發達國家平均低3~5個百分點。
此外,“大馬拉小車現象嚴重”。長期以來,由于設備可靠性差,設計思想落后,不少用戶在選型上考慮安全系數偏大,一般取10%~15%的裕量。再有,電動機及被拖動設備品種規格少,檔次間距大,實際選型時又普遍偏高,造成系統裝機大大高于實際需要。致使很多設備系統長期在低負荷區運行,造成極大浪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