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上游右岸支流,貴州第一大河,流經黔北及渝東南,在重慶涪陵區注入長江,干流全長1037公里,流域面積8.792萬平方公里。
從2002年開始,貴州省九屆人大五次會議議案組收到人大代表提交的第一份議案便是10位代表提出盡快出臺《烏江水庫水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然而9年過去,污染仍未徹底改變。
記者日前行走烏江調查發現,河流旁的工業布局,對這條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誰讓烏江淪為重度污染?
貴州省環境監測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烏江已成為貴州省水污染程度最為嚴重的流域,突出的問題是總磷超標。
今年5月,省環保廳在答復遵義市政協委員劉中國《關于烏江水環境保護形勢嚴峻、加強保護與治理的建議》的提案中提到,烏江流域特別是烏江渡水庫及其支流息烽河河段氟化物和總磷均嚴重超標,為重度污染。污染的主要來源是息烽境內小寨壩,主要工業企業為貴陽中化開磷有限責任公司。它的前身是開陽磷礦,成立于1958年,目前已是貴州的經濟支柱。
實際上,不只開磷有限責任公司一家磷礦企業建造在烏江旁邊。一位知情者告訴記者,在2009年之前,烏江旁至少建造了40至50家磷礦企業,這些企業成為巨大的污染源。雖然當地政府對部分磷礦企業進行了整治和關閉,但污染仍沒有斷絕。
“肥皂水”
腐蝕性很強
“如今,烏江渡電廠生活區地質34號泉點排污口下游10多公里烏江河段已基本無魚類生存。”遵義市政協委員劉中國說。
去年烏江渡水庫的死魚事件,省環保廳聯合相關部門經過幾個月的調查取證和分析研究,作出了“黃磷中毒是導致此次大面積死魚的直接因素”的結論。
“2009年2月以來,遵義縣烏江大壩以下南岸,烏江渡電廠生活區地質34號泉點發現有大量白色污水排出(約2萬噸/日)。根據遵義縣環境監測站2~12月連續監測,其pH值超標3.13~4.38pH單位,氟化物超標72.9~405.3倍,排污口下游500米烏江干流河段總磷超標5.3~246.2倍,排污口下游10多公里烏江河段已基本無魚類生存。”在對烏江長期調研觀察后,劉中國得出以上的數據。
在當地居民的指引下,記者來到烏江渡電廠生活區地質34號泉點。走近泉點,就能聞到濃重的工業鹽酸味道。大量像肥皂水一樣的白色污水,從山體里、地里滲出,污水浸過被劃傷的皮膚,有明顯的灼燒疼痛感。
在此承建開磷污水回收循環利用項目的唐云貴經理指著一段被腐蝕的鐵管說,一根2公分不到的鐵管,被這樣的污水浸泡一個周就會被腐蝕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