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亮點,智能電網建設也將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全面啟動,不僅將加快工業發展的進程,而且,還會對我國能源產業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動力支撐。
支撐一:智能電網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低碳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化經濟發展的趨勢,而智能電網在促進低碳發展的各個環節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國網能源研究院智能電網研究所所長張義斌認為,智能電網不論從發電環節、電網環節還是用電環節,都將產生一定的能效作用,同時,還會幫助整個工業及國民經濟的發展實現減排目標。
我國新能源尤其是清潔能源已經進入了全面發展期,隨著風能、太陽能發電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分布式能源規模與數量得到空前遞增,這些能源的接入問題隨著智能電網建設與發展將迎刃而解。因此,智能電網建設,不僅會成為清潔能源發展的有力支撐,而且,還將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并因化石能源利用的減少而降低碳排放。
在電網環節和用電環節上,張義斌認為:“智能電網不僅會提高整個電網設備的投資與運行成本,還能實現電能輸送的高效率,減少耕地占用,降低線損。”由于智能電網支持終端用戶實現智能用電,用電端信息采集系統建設、智能用電小區以及樓宇建設都將進入繁榮發展期,使企業用戶和居民用戶準確把握峰谷用電時間,智能電網將幫助用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在智能電網全面建設背景下,我國電動汽車產業的起步與快速發展,不僅會越來越多地減少石油消耗,也將降低石油燃燒產生的尾氣。”
支撐二:智能電網為能源設備產業提供發展空間
智能電網建設無疑給中國電工設備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新能源、分布式發電技術,智能電表與數字化設備、智能電器等都將成為這場電網智能化建設的組成部分。而這些發展領域,將為設備制造商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
有數據顯示,2011年,國家電網公司計劃有2925億元的電網投資向智能建設方向傾斜。預計2011年將有約500億元用于智能化建設。其中,智能電表仍是主要投資對象。而未來4~5年,國家電網公司將有460億元用于智能電表采購,約占智能化投資的20%。
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科技中心電網處主任蔡義清介紹,到2020年,智能電網總投資將不低于2000億元,同時在特高壓建設方面,國家將投資6000億元。顯然,智能電網建設將讓智能電力設備產業迎來空前的利益再分配。
蔡義清認為,智能電網發展將為諸多行業帶來機遇,包括太陽能技術及設備、蓄電池及儲能技術、風力發電技術及設備、諧波抑制技術、柔性輸電技術及設備、智能化變電站及智能開關等設備、配電自動化系統及設備、通信技術等。
而此前,2010年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出臺了智能電網關鍵設備的研制規劃。這也是在中國首次系統地提出包括7個技術領域、28個技術專題、137項關鍵設備的研制規劃,在規劃的同時,國家電網公司也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特征的堅
強智能電網。無疑,這些領域的產品與技術,自然將成為分割智能電網蛋糕的重要著力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