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正在制定的“十二五”新能源專項規劃,2015年我國太陽能發電累計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價格降到0.8元/千瓦時后,將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在6月9日舉行的太陽能發電規模化發展研討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介紹到,太陽能發電的大規模發展有賴于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
光伏接力風電
相比連續5年翻番的中國風電發展速度,太陽能發電在中國始終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盡管我國的太陽能電池產量達到了800萬千瓦,已占據全球的60%左右,但95%都出口以歐洲為主的海外市場,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的規模依然較小。截至2010年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只占全國9.6億千瓦發電裝機的0.08%。
2009年,我國啟動了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的建設,通過特許權招標和“金太陽”工程等方式加快市場發展,但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尚處于起步階段。
根據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0年底,全球太陽能發電累計容量超過4000萬千瓦,2010年新增1500萬千瓦以上。2010年,我國組織了13個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在建的太陽能發電項目總規模已達100萬千瓦左右。
此前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確定,中國到2015年將形成500萬千瓦的并網太陽能發電能力。
而據國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處處長董秀芬透露,國家能源局負責編制的《光伏發電“十二五”規劃》已明確將“十二五”裝機目標上調為1000萬千瓦,到2020年的光伏裝機目標可能大幅上調至50吉瓦。相對于此前公布的“2015年我國光伏裝機將達5吉瓦以上”的目標翻番。
此舉被業內解讀為,適時提高裝機目標,有望促使國內光伏市場大規模啟動。
據介紹,這1000萬千瓦將大致由三部分構成:第一,“十二五”期間在青海、新疆、甘肅等省區啟動太陽能發電基地,在內蒙古、寧夏、山西、西藏等推動重點大型發電項目,此部分約占650萬千瓦;第二,約300萬千瓦的分布式光伏項目,主要以中東部用能集中地區為主,按照用電量指標安排項目;第三,約50萬千瓦左右的離網太陽能系統,主要在邊遠缺電地區應用。
“1000萬千瓦這一數字還僅僅是預測。”梁志鵬同時指出,“預計光伏產業到‘十二五’末時的發展超越規劃目標的可能性很大。”
突破成本瓶頸
“現在,我國光伏發電的成本比3年前降低了一半,如果太陽能發電能夠達到每千瓦時8毛錢以內,那太陽能發電可以取得大規模的發展,像現在的風電一樣。”梁志鵬說。
梁志鵬表示,未來中國太陽能發電產業的發展思路非常明確,就是要加速技術進步,逐步擴大產業規模,推動太陽能發電經濟競爭力的提高。
梁志鵬預計到2015年,并網光伏發電裝機為500萬千瓦,加上分散光伏發電項目,光伏發電累計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同時光伏發電成本將可降至每千瓦時0.8元以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